有人觉得是迷宫,也有人觉得是双面硬币。
有人认为这里足以代表上海,也有人认为这里曾经离上海很远。
当然,还有人说,这里不过是可以免费给老婆庆祝生日的人造景点。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陆家嘴。你眼里的陆家嘴是什么?
■人行天桥上每天人来人往,在他们眼里,陆家嘴是什么?
一
毫无疑问,自从陆家嘴有了这座架在空中的“C形明珠环人行天桥”后,给景点档次、交通分流都带来了质的飞跃。
每天清晨,白领们从人流滚滚的地铁站出来后,在奔赴摩天大楼之前,踏上天桥的那一刻,直穿云霄的“厨房三件套”尽收眼底。
■站在天桥上,周围的摩天大楼尽收眼底。
这绝无仅有的视野,顷刻间,就让腋下夹着Dunhill的白领们和国际金融风云搭上了脉。
早上10点以后,天桥上的主角们就从白领转换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里堪称“打卡上海”的梦幻之地。
每个人高举自拍杆,把脖子伸到不能更长,然后像行星般,在环形天桥上一边走一边360度自转,全力以赴搜寻最佳打卡角度。
■几乎每个走上天桥的游客都会拍照留念
这些在天桥上旋转着比划剪刀手的游客们,每一个都是牛亚敏的目标客人。
这一圈像披萨边的环形天桥,就是牛亚敏的工作地点。
每天早上,她都会站在一张写有“陆家嘴摄影”的柜台前,脖子上挂只单反相机,伴随着身后音响里《无地自容》的有力节奏,露出一脸贾玲式的憨厚微笑。
■面对我们的镜头,牛亚敏竖起大拇指,这是她经常建议游客的拍照姿势。
环形天桥上设有三个固定的拍照点,牛亚敏和同事们会轮流出现在不同的点上,为游客服务。
在这样的露天拍照点上班,靠的是看天吃饭。
天气好的时候,牛亚敏的生意不错,尤其是那些生平第一次来大上海的游客,愿意花30块钱,捧回一张自己和东方明珠的合照。
“天桥上每天路过的人那么多,一眼就能分辨是大楼里上班的白领,还是外地来玩的游客。”
“白领全都一个样,面无表情低着头、走得飞快。游客呢,都举着手机,不停在拍照。”牛亚敏说。
■走上人行天桥,游客们纷纷掏出手机,不停地拍照。
“当然,跟我们打交道的人中,游客还不是最多的,来问路的人更多,我也是醉了。”
牛亚敏指着正大广场说:“比方讲,很多人背后就是正大广场,然后问我,正大广场在哪里?”
在她看来,自己每天站在天桥上,很像一个“问路柜台”的员工。
“问地铁站的人也多,对话内容一直在重复:地铁站在哪里?在那里!怎么过去?走过去!”
■假如对陆家嘴不熟悉,站在四通八达的天桥上很容易找不着北。
对牛亚敏来说,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老家的孩子放暑假,到上海来玩。
在拍摄了无数陌生游客与东方明珠的合影后,也能给自己的孩子拍上几张留念。
“妈妈在上海的东方明珠那里上班。”这是属于牛亚敏的骄傲。
二
专门到摄影点拍照的游客毕竟是少数,多数游客还是会掏出手机,用自拍或互拍的方式打卡“上海到此一游”。
■拖着拉杆箱赶路的游客,走着走着掏出手机自拍起来了。
一位身穿格子风衣的阿姨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站在天桥上,以东方明珠为背景,拍了很多张照片,脸上的笑容堆成了山。
“格子风衣”很健谈:“你问陆家嘴是什么?就是电视里打广告的上海呀!”
“那个东方明珠,电视里不是打了很多广告吗?我们从四川坐火车来的,一下车就来看东方明珠。”
■自从建成以后,东方明珠已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
“今天看到真的东方明珠了,跟之前在电视里看到的相比怎么样?”我们问她。
“比电视里打的广告还好看。”
“能给您拍张照吗?”
“照片要拍走啊?那啥的,大妹子,一般我真的不喜欢。不过看你人挺好的,那就拍张走吧。”
■来自四川、穿格子风衣的阿姨,欣然同意我们给她拍照。
三
陆家嘴的环形天桥不只是国内游客来上海打卡的第一站,对老外来说,和东方明珠的拍过合照,回国后才能向朋友得瑟自己“去过上海”。
所以当美国人David在天桥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纪念照时,他决定把中国的国旗也缝在自己的背包上。
■David的背包上缝满了国旗,相当弹眼落睛。
David的背包非常弹眼落睛,上面缝着几十面小小的国旗。
这些是他和妻子Carol在度过了许多年消防员和护士生涯后,在退休之后开展环球旅行的足迹。
“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伯利兹这些国家,我们是骑摩托车旅行的,花了5个月时间。”David指着背包上的国旗一一介绍。
“我们还花了5个月在东南亚旅行,比如印尼,泰国、新加坡、老挝、越南、柬埔寨。当然,我们还去了欧洲大部分国家,和美国所有的州。”
■自从退休以后,David和Carol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足迹。
“这次是我们俩第一次来中国,我们会在中国玩3个月,上海是第一站。”
“你们对陆家嘴的印象怎么样?”
“这里的高楼令人难以置信。纽约也有很多高楼,但还是没法和陆家嘴相比。”
■陆家嘴地区密集的高楼,让置身于此的人们忍不住惊叹。
“上海很干净、地铁又方便,这里的人比纽约的更友好,地铁上还有人给我们让座呢!”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拍照片:杨 眉 李欣欣/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刘 真/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