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追忆七十年前的那一段岁月,有前线战场的烽火硝烟,有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也有普通百姓的热血付出……为献礼祖国,挖掘身边的故事,徐家汇周到特别策划《峥嵘岁月》系列报道,为大家讲述这篇辖区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命运故事。
走在肇嘉浜路上,这个挂着上海著名品牌、上海名牌产品的上海皮鞋厂门店小编路过很多次,但是从来没有走进去过,若不是为了看到这个“老品牌”契合选题,小编怕不是还要继续“熟视无睹”。
走进店里,几位中年阿姨正在挑选着自己心仪的鞋子,小编环顾一周,粗略统计了下大概有上百种的鞋款,男女样式都有。
拿起一双自己比较喜欢的,发现这价格竟然要1080元!面对这价格不菲、品牌又不是非常潮流的鞋,小编特别想试试,想体会下它的与众不同。然而营业员却告诉小编,这块样鞋店里只有一个码数,但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先试试其他鞋子的大小,然后为小编调取这款心仪的货品,甚至可以去厂里量身定制一款。按照店员提供的地址,小编也准备到鞋厂看看。
在宛平路上404号,一个陈旧的门牌上挂着上海皮鞋厂的牌匾,走进院内,老式的办公楼与院外精美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有年代感。
从底楼开始,墙面上悬挂了一幅幅老照片:70-80年代的生产线、机器化时代的设备、老匠人的精湛技术……还有整个上海皮鞋厂的历程介绍:民国22年,创始人黄世孝从一个门外汉到初出茅庐开第一家前店后厂的上海皮鞋店,历经大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从六七名员工发展到皮鞋店遍布全国;到了21世纪,上海皮鞋厂工厂厂房遍布上海、江苏、浙江,20多个省、市和自治区都有它的鞋店身影。
◮上海皮鞋厂发展历程
“解放初期,资本家土老板外逃,工厂被迫关闭,数十万的工人失业,人民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组织全市失业工人生产自救。1949年10月,皮鞋老前辈们在浦东警局路10号青年会小学内创建惠工皮鞋生产合作工厂(上海皮鞋厂前身),迈出了生产自己的第一步。那时工厂一无资金,二无厂房,三无设备。加上生产任务时断时续,常常伙食费无着落,工友们喝稀粥、睡地铺度过了上海皮鞋厂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上海皮鞋厂副厂长邹叶芬意味深长地说道。
从1949年,上海皮鞋厂就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道路,自主研发制鞋工艺、胶粘工艺,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皮鞋厂又实行扩大经营管理自主权,以降低成本的形式快速提高了经济效益,“到80年代,我们厂职工人数发展到了近1500人,加上分厂、联营厂、工厂还有4000-5000人,那规模是真的大!”。
◮70-80年代生产线
步入21世纪,在实体店普遍遭受到电商冲击的几年,巨大的考验也同样冲击着上海皮鞋厂,原有的工厂订单受阻,生产线上的数千个工人怎么办?原有的门店地势优越,房租居高不下怎么办?国外潮鞋品牌蜂拥而至、拼多多、淘抢购的低价鞋品,巨大的工厂如何做到创新?
邹叶芬告诉小编,这些危机一直都在,“路还是要走,鞋子还是要穿。这是个硬需求,只不过是穿着的款式变了,鞋子依然是刚需,只不过是模式变了。”
恰逢2015年上海皮鞋厂在申报中华老字号,借着找寻上海皮鞋厂遗留下来民国资料文献,鞋厂开始研究创业之初的商业模式;1933年,上海皮鞋厂采取以卖代修、来店订做、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一半是店面,主要用于陈列和销售,接待顾客;后面一半黑丝工场,工匠在里面加工。客人们大都上店量脚,鞋匠们依据客人脚型画模具、选皮料、打版,经历数道工序完成一双鞋,由于机器简陋,一双鞋大概一周左右完成。
这也给了工厂一个巨大的改变:在当下,要穿到一双合适的鞋实在太难,如今的鞋市场,很多鞋产品为了达到低价销售的目标,牺牲到了众多制鞋必备的因素,鞋的物性耐磨系数、防滑系数等根本不达标,而这些“劣质鞋”带来的结果就是:鞋与脚固定不牢,一双劣质鞋的危险系数不亚于高跟鞋,由此也带来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滑倒事故频出,消费者因为不懂,反而只注重网上精美的款式和拍摄图片。
要穿一双穿着舒适、合脚的鞋,除了材质加分,还要有精湛的手工缝制对细节把握掌控的不查分毫,手工制鞋者手掌的温度和制鞋的心境,也在这些工序里一一传承。这里,做一双合脚的手工鞋成了上海皮鞋厂鞋匠们对穿鞋者舒适体验的最高要求。
“八九十年代我们厂有很多手艺好的老师傅,后来慢慢转成流水线生产,机器做鞋子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留下一批制鞋师傅,好手艺也没个传人。2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将几位大师级“老”鞋匠被重新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虽然鬓角已生白发,但是却依旧像年轻时候一样充满着激情和干劲。”邹叶芬说道。
新建造的上海皮鞋厂手工工坊里,一共200平方米,布满了各种皮料、制鞋设备。在那里,每一件皮鞋,每一道工序都要走一遍严格的流程;流程从量脚开始,依托线下“牛头牌”“花牌”门店收集客人数据,客人可自主选择皮料、颜色、图案;这里的鞋被称为上海的固特异皮鞋。
确定需求之后,接下来是最主要的三道工序就是“打板、做帮和成型”;第一步则是“打板”,打板被称为制鞋的第一步,制图打板是一双鞋子成型的关键工序,相当漫长。既得像数学公式那样严谨,也得有磨着性子慢慢探索的耐心,基于绘图的设计,制作鞋子原型。原先只在图纸上的二维平面,在这一工序里满满幻化成三维立体。开头打不好,后面所有工作都弥补不了,现在的打板常被称为“鞋面设计”。
◮定制鞋
对一双好鞋的唯一评判,是穿上鞋子的那一刻,鞋子传递给脚的舒适感;这些对于老鞋匠们是深入骨髓的东西,不需要再去强调。这一次,古老经典的制鞋工艺再次重返舞台,测量脚型,制作个人化鞋样鞋楦,并且通过重复的试穿、修改,才制作成最终的定制成品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上海皮鞋厂也在不断尝试线上线下业务整合的机遇:历时3年,研发出实体店线上线下定制鞋及营销平台,逐步将定制鞋业务扩充到全国的加盟店,集中所有厂部营销资源、鞋材厂供应商资源、战略客户资源、鞋匠资源和加盟店共同经营,解决连锁鞋行业“连而不锁”的长期痛点。此外,鞋厂打破了传统鞋企业通常的各生产销售部,建立互联网部门,推行平台化,减少大企业层级多带来的内耗。现在上海皮鞋厂的管理层只有四个层级,厂长、副厂长、总监、经理。按照上海皮鞋厂厂长的说法,“一个普通年轻员工升四级就到我这位置了。”企业基层全面年轻化,管理层也日益引进优秀的年轻管理人才。
上海皮鞋厂的理想是做一家可以传承百年的老字号企业,要做到这一点,有太多要做的;商业模式是可以学的,但手艺这东西说没就没了,大批的引出年轻鞋匠就是为了这一点;在外围,必须和加盟店以及客户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互利关系,而三者之间最为牢固的纽带,就是共享红利。
“时代变了,我们老了,我已经年过花甲了,还打拼什么呢,机会还得给下一代,老一辈的产业不能丢。”临走时,小编看到了厂长张建勇,他在送别小编时讲了这样一句话,但在市场面前,谁还管你多大年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