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所谓“情怀”,小红书下架9.3万篇涉烟草软文


作者:卢忆北
编辑:卢忆北
时间:2019-04-16 16:36

近日,北京疾控中心发布了《2018年中国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报告显示:

烟草营销在互联网平台逐渐壮大,尽管男性是主要消费群体,但女性和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烟草营销的主要传播对象。

烟草商的营销,可谓是“见缝插针”。在拥有2亿用户的大型种草平台“小红书“App上,搜索“烟”,与之相关的笔记数量竟多达9.3万条。

图/小红书截图

互联网烟草软文悄然兴起

尽管目前在中国,男性仍是卷烟的主要消费群体,但在互联网平台上,女性和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烟草营销信息的主要传播对象

图/东方IC

据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监测报告》统计,2018年1月-6月,共抓取烟草广告和促销相关信息51892条,烟草新闻7289条,烟民讨论47304条。

其中,在官方所监测的14个网络平台中,从微博抓取的烟草广告和促销相关信息最多,为42834条,占82.54%。而2019年3月15日,新浪微博发布最新《20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18-30岁的年轻用户占微博平台用户的75%。

图/东方IC

此外,本次监测中,不少烟草广告中,出现了情怀软文信息和伪科学信息。

据统计,烟草软文中,抓取情怀软文信息7766条,占14.97%。与烟草相关伪科学信息418条,传播与科学相反的伪科学信息,以此加强品牌的认知度,从而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种的草,抽的烟,都是“情怀”?

在互联网上销售烟草,我们很难看见“吸烟有害健康”这样的警示语。这些销售通常“以软性植入的方式,有更强的隐蔽性”。

以“小红书”为例,在9.3万条以“烟”为关键词的笔记中,包含“电子烟”的笔记有9763条,包含“女士烟”有6848条。

图/小红书截图

在平台上,香烟软文十分多样化,诸如情怀、测评、电影桥段等,都成了香烟软文的载体。

图/小红书截图

有的笔记写道:“就像口红一样追求不同色号,喜欢吃糖一样什么味道都要......这次入手的电子烟是一次性的......包装很简约小小一条很好看,随身携带不占位置。”这些“种草”型的标配用语,在小红书上,还能找到很多。

有的笔记则对比了电子烟和传统卷烟差别:“(卷烟)会在鼻腔会留下涩味,长时间牙齿变黄,皮肤变差。”这样的评价有些混淆视听,无形中会让电子烟显得更“健康”。

图/小红书截图

还有些笔记虽没有软文之嫌,但列举各种吸烟姿势,如“电子烟界的潮酷idol”“宋佳同款优雅烟托指环”“女生抽的不是烟,是魔法棒”。很明显,女性俨然成为烟草营销的主要目标群体。

图/小红书截图

对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说“不”

从商品推荐到社交互动,互联网所承载的功能属性,早已今非昔比。随着生活方式平台的兴起,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基于此,生活分享平台的自我监督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在女性用户占比高的平台上,她们本身购买力就比男性更强,且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患吸烟引起的各种疾病。

图/来自北京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从法律角度看,针对互联网广告发布,早已有了明确法律法规: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3条规定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2016年,我国出台《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发布烟草的广告。

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22条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

因此,互联网也不应成为烟草营销的法外之地。

图/来自北京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截至目前,在“小红书”上搜索“烟”,相关笔记已全部无法显示,但周到君发现,小红书似乎只在检索功能中,屏蔽了相关关键词。按用户名查找,仍能找到此类笔记。

据小红书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研究,想做一个吸烟有害健康的提示。

小红书App开机屏是slogan——“标记我的生活”。究竟大家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言而喻。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