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一千站托德接受的唯一专访来自他,他是中国唯一持F1年证的摄影师


作者:王嫣
编辑:王嫣
时间:2019-04-19 09:27

F1一千站的引擎,已经熄了。数万人潮散去,唯余影像记录历史,引人回味。所以我们“一千站”系列故事的最后一期,目光对准了摄影记者。

钱俊,中国第一位F1赛季全勤记者,也是唯一进入国际汽联(FIA)“媒体工作组”的亚洲记者。

 这里还有他的故事 中国首位F1赛季全勤记者,第一位进入FIA“媒体工作组”的亚洲人

25岁决定出去闯一闯

 

和众多在这个行业里的专业人员一样,钱俊也是从小爱体育、爱赛车,早早定下了人生的方向。大学毕业进了传统媒体,发现身为“小记者”施展的空间实在太小,2015年,他下了一个决心:利用30岁前的时间去闯一闯,去完成自己的“初心”。



“假设我什么都做不成,或者把积蓄都用完了,我就把这个念头彻底放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一年,钱俊25岁。


 

从传统媒体辞职,当一个自由摄影师,有压力,但好在没有后顾之忧。钱俊特别坦然地谈论他的优势——经济基础,是因为有基础,才有底气,才有信心。

 

准备单干了,钱俊把过去那些关系联络起来——学生时代,他已经在为汽车类杂志写稿,积累了不少资源。然后,很幸运地,赞助商们解决了他的机票,并为他提供最佳的工作器材,加上稿费和一些商业活动的报酬,“单飞”第一年钱俊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钱俊的得意之作


“现在全世界的体育比赛我只要想去,都可以去拍。回头看,真是当初根本不敢想的事情。当初觉得这是一条遥不可及的路,现在我可以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即便媒体环境这么差,我还是不愁把我的产品卖出去,可见中国还是缺专项记者。


钱俊毫不掩饰他对现在状态的满意,“现在有时候工作一天,收入相当于我以前干一个月。”



国际小分队,自组包围圈

 

钱俊剖析,他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有一支国际团队。



“F1大多数都是些自由人组成的,在围场里、新闻中心时间长了,就认识了一些朋友。大家走到一起,是凭着年证。”单赛季跑满14站比赛,才能申请到下一年的年证,所以F1年证是稀缺资源,文字带摄影总共只有150张。



钱俊的团队有3张年证


“我们团队有西班牙人、匈牙利人、印尼华人,一般每站3、4个人,我们已经有3张年证。团队每个人各自负担自己的成本,产品则拿出来,放在一起分享成果。这样一个国际团队,给人印象更有声势,会给外界一个信心:我们的团队可以做成一些事。”


人多好办事。因为人多,去年德国站钱俊和他的合作伙伴们预判了几个点,抓拍到了维特尔自己上墙的那一幕。




“要拍场上的事故,要么你足够幸运,要么就得有足够的人。这就跟买彩票一样,包围。”当然,多了一些点,也还是要讲运气的。

 

比如2017年新加坡站大撞车,被钱俊拍到了。他选择了正对赛道起点的位置,但通常说来这并不是拍发车的最佳位置。“新加坡拍发车,一般都是在2号弯的塔上面,但我却在一号弯这个位置上守了4年。前3年没有任何事情发生,第4年拍到了这个可能是赛季转折点的场面,这就是一场赌博。”



后来这张照片,钱俊卖给了一个法国摄影师的客户,单张300多欧元,被打成了一长条。“这在数码时代已是很高的价格了。”

 

最让钱俊得意的图片,反倒是来自赛场外。汉密尔顿出席商业活动,整个Getty Images只有他发的两张图,累计下载超过100次,其中一张还登上了F1官方杂志。“我也有图,被朋友印成一大张,挂在墙上。但这些图片现在看虽然价值不高,但20年后,我可以说,我也是见证过汉密尔顿辉煌王朝的人。”


记者要“融”、也要经营


钱俊的国际合作伙伴,都是他这几年刷脸、聊天认识的,“Getty Images的图编曾说,我记得前年(2017年)我看到你,就你一个人,现在你有三四个人,什么时候你可以有一排人?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团队的成长。”


 

说起钱俊的国际团队,印尼华人杨天尊是个人物,一位亿万富翁凭着对运动的兴趣来当摄影记者,曾成功享受到5位F1世界冠军为他开车的待遇。“尤其是2004年法国站,舒马赫四停夺冠前一日,‘车王’迈克尔·舒马赫带着他在赛道上兜了一圈。”钱俊说,这位60多岁的前辈,给他们团队的经营开拓了很多新思路。

 

钱俊和他的团队在上海站合影,左三为印尼华人杨天尊


钱俊说,在巴黎开会时,“媒体工作组”也会讨论F1媒体报道的发展方向。


“最近两年,新闻中心的记者数量少了大约20%。我们曾统计了一下,一个记者跑全年比赛要花多少钱。前提是经济舱+部分Airbnb/部分经济型酒店,35000英镑左右。随着亚洲分站增多,而且分成两个部分,若算上澳大利亚,要飞3-4次亚太区域,欧洲记者差旅费用涨了,甚至亚洲记者跑一年还比他们便宜些。



所以有些媒体就不来现场,选择在沙发上解决新闻。本来以前跑全年的人,现在就跑14站、保一个年证。像《队报》,以前每站2个文字、1个摄影,现在就1个文字,还不是每站必去。”


另一方面,钱俊说,现在的欧洲媒体依然非常传统,文字记者就只写文字,摄影记者就只拍图片。但他和他的团队,算是“融媒体”。“F1管理整个媒体事务的老大卢卡说,你这样的‘全媒体’记者。又要做电视、又要摄影,还写文字,这在我们欧洲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


但钱俊说,正是“多产”,让他们在能F1和FIA那里有一份非常漂亮的背景报告,“这次中国大奖赛,我们申请了托德的专访,没有任何困难,我写了一个邮件给FIA的传媒总监,他直接转给了托德的秘书,就给安排了,据说是当周唯一的。”

 

F1一千站期间,国际汽联主席让·托德接受了钱俊的采访


今年,腾讯体育也授权钱俊的团队为其F1前方报道而拍摄视频。“F1拍视频,只有持权电视转播商才能做,门槛是非常高的。但腾讯给了我摄像权限,对我们团队的未来是很个很大的成长。”钱俊说,摄像贴纸在围场中是最高级的,最容易接触各支车队。因为车队最重视的就是电视媒体,尤其来自中国的电视媒体。

 

“我们现在相比同行,已先迈出一步。将来F1真有了中国车手,一定会引起公众关注。但即便到了那一天,我相信绝大多数媒体还是没有预算每场都跟,那时候,我们再做的东西就有价值了。”钱俊对中国的赛车市场前景非常乐观,“F1的第1000站放在中国,还要办第2站。毕竟谁不喜欢中国市场呢?

 

正式入行3年多,钱俊跑了56站。钱俊说,他的目标是500站,算算差不多还要20年。




“F1有个500 CLUB,是伯尼·埃克莱斯通亲自办的,表彰F1报道满500场的资深记者。现在美国人来了,改名叫Paddock Hall of Fame,美国人真的很爱名人堂。2018赛季的意大利大奖赛,F1正式宣布了进入名人堂的现役媒体人,好像有近二十位,提供他们非常好的礼遇,算是很高的荣誉。”



撰文:王嫣

图片: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陈庚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