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年底将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中心城区将形成22条中运量通道!


作者:钟晖
编辑:钟晖
时间:2019-04-21 11:00

今年及未来,上海交通建设工程及交通管理措施“菜单”丰盛,不仅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18号线一期等,还将启动上海机场联络线建设;中心城区未来将形成“九横十三纵”的中运量通道网络,共22条中运量通道;今年年底,上海将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 这是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今天上午在“民生访谈”中所披露的信息。

第二届进博会交通保障有方案

谢峰介绍说,为更好地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市交通委已初步形成《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通保障工作方案》,包含配套建设、整治提升、运输保障、综合协调等4大类13项内容。

去年大获成功的首届进博会,集约化出行占比达到83%(高于世博会),其中团队巴士35%,轨道交通45%,极大地疏解了道路交通压力。而今年,上海将继续坚持集约出行、公交优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针对“进博特征”,优化细化保障措施,提升参展参观人员的感受度。

12月底前拆除省界收费站

谢峰表示,市交通委已于2018年下半年开始积极研究取消省界收费站技术方案,现已明确上海取消省界收费站的实施方案计划。

根据计划,5月底前明确技术方案、工程建设方案,10月底前完成收费站与收费车道及中心系统软硬件升级改造,11月底前完成G60枫泾立交收费站建设、配合部省系统联调联试和模拟运行,12月底前拆除省界收费站,实现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目标。

在交通运输部总体技术方案指导下,上海将主要采用ETC收费方式,缓解收费站拥堵,提高通行效率。“经过测算,一根ETC车道(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是MTC车道(人工收费车道)的3~5倍,效率较高。”谢峰表示,上海将全力发展ETC,开展ETC车道系统建设,基本实现所有收费站出入口通行车道ETC系统功能全覆盖。

根据交通运输部方案,取消省界收费站,将对ETC车辆采用分段计费扣费模式。为此,交通运输部将开展部级系统建设、各省间清分结算系统升级等工作;上海将在交通运输部系统框架下,对包括省内清分结算系统在内的收费软件进行升级改造,以支撑省界收费站取消后的ETC精确路径计费和MTC精确路径收费。

目前,上海共有省界收费站9处,其中与江苏交界5处,与浙江交界4处,包括G2安亭、G15朱桥、G40沪苏、G50沪苏、S26沪苏、G15沪浙、S32沪浙、G60枫泾、S36亭枫等。

上海将形成22条中运量通道

据谢峰透露,继71路后,上海的中运量公交线路还将继续增加,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是虹桥路-肇嘉浜路、浦东南路-上南路两条通道。

他介绍说,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市交通委对中心城中运量网络规划进行了深化研究,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九横十三纵”的中运量通道网络,共22条中运量通道,总长280公里。其中,预留向宝山、虹桥、闵行、川沙等四翼延伸的条件,预期在中心城范围内将形成“轨道交通+中运量”构成城市公共交通主骨架,基本覆盖中心城范围内主要的公共交通客运走廊,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引导作用。

“结合上海中心城现阶段城市发展特点,我们选择了中运量实施后预期效果明显,且道路条件较好、允许辅线进入的通道进行方案研究。”谢峰表示,研究方案主要涉及范围为“两横两纵一联”5条中运量通道,即北横通道(恒丰路-内江路)、中山东路通道、浦东南路-上南路通道、浦建路-沪南路通道、虹桥路-肇嘉浜路通道,共计53公里。

研究结果表明,截至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是虹桥路-肇嘉浜路、浦东南路-上南路两条通道。其中虹桥路-肇嘉浜路通道西起虹桥路延安西路,沿肇嘉浜路、徐家汇路、陆家浜路至南浦大桥,长约11公里。该条通道初步考虑了路中和路侧两种公交专用道工程方案,预计远期通道客流可达每日7.0万至9.1万乘次。

虹桥路-肇嘉浜路通道建成后,将与延安路、北横共同构成中心城区的中运量“三横”通道,可进一步强化对徐家汇副中心以及沿线商办、居住等各类设施的公共交通服务,并与轨道交通9号线共同构成功能互补的复合公交通道。

另一条具备较为成熟条件的为浦东南路-上南路通道。据悉,该线路从人民广场(近武胜路)起,沿西藏南路、西藏路隧道、浦东南路、上南路、林恒路至芦恒路枢纽,全长16.5公里,途经人民广场、黄浦区核心地区、世博地区、上南地区、三林地区、三林大居、芦恒路枢纽等。预计近期通道客流为每日4至6万乘次。

据悉,浦东南路上南路通道是中心城区第一条南北向中运量通道,串联了浦东和浦西,引导三林和世博地区的发展;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8处,与71路中运量换乘站点1处,可以缓解8号线高峰时段的压力。

 


图片:交通委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