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起,上海市政府向全市800多万户家庭发放的“健康大礼包”,让市民形成健康饮食行为,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很多人家中除了白米就是白面,除了煮白米饭就是下面条,很少花心思搭配主食。
今天,记者抢先看了《上海市民膳食营养知识读本》,专家们指出,为了达到主食多样化,家中可常备10个品种左右的谷薯类,如燕麦、黑米、小米、薏苡仁、全麦面粉、莜麦面粉、红豆、芸豆、马铃薯、红薯等。
白米、白面可以有,但不应该让其“垄断”主食。
《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2—2017年)》显示,上海市成年居民平均每人每天谷类摄入量为189.6克,薯类摄入量为14.5克。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推荐摄入量比较,上海市成年居民谷类、薯类摄入量分别低0.5%、71.0%。
然而,1982—2012年,上海市居民谷类、薯类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2岁以上健康人群的膳食应种类多样、谷物为主,全谷物和粗粮合计应占所有食物摄入量的1/4〜1/3,成人每人每天平均应摄入谷薯类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共50〜150克,新鲜薯类50〜100克。
全谷物保留了天然谷物的全部成分,是理想膳食模式的重要选择,也是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素的来源。
玉米、小米、高粱米、荞麦、莜麦、燕麦都是全谷物。从目前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较低的现状考虑,人们需要更多地摄入全谷物,才能达到营养平衡。超重、肥胖的青少年,粗粮的摄入量可占谷物的一半,以帮助控制体重。
过量食用粗粮,会延缓糖和脂类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部分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还会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增加胃肠道负担,容易加重胃排空延迟,可能造成腹胀、
嗳气、消化不良等;老人、儿童及肠胃功能较弱者,还可能出现早饱、食欲下降等症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粗细搭配,指适当增加加工精度低的米、面,以及多吃传统意义上的粗粮,即相对于大米、白面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
正常人吃粗粮以每天1次为宜,高血压、血脂异常和高血糖患者可以一天1〜2次,在一天250〜400克的主食中,粗杂粮应占50〜100克。
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食用过多粗粮会引起消化不良,影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对生长发育不利。3岁以下的幼儿应少吃粗粮,即使吃,也应细加工,最好的方法是粗
细搭配,如用大米和小米一起熬制“二米粥”。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期过多食用粗粮会导致营养不良。
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减弱,消化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不宜长期、单一进食过多高膳食纤维的粗粮。
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缺钙缺铁者,以及需要营养素较多者,如孕妇、乳母、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多吃粗粮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应少吃甚至不吃粗粮。
不注意粗粮的烹调方法,会影响其营养价值;一连几天都吃同一种粗粮,达不到均衡营养的目的;不注意进食“诀窍”,可能会影响肠道正常工作。
烹调粗粮时,应尽量减少油炸或油煎,避免加入大量油脂和糖,以免影响粗粮的营养价值。每种粗粮的营养成分不同,多种粮谷类交替着吃,才能均衡营养。
粗粮所含的大量膳食纤维,只有在人体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才可以保障肠道正常工作,所以吃粗粮时要多喝水。
【杂粮粥】
● 五谷粥 大米和黑米、小米、薏苡仁、红豆一起煮粥,加点坚果营养更好。每一种食物的量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适合大多数人,特别是需要控制体重者。
● 大米山药粥 脆脆的山药适合炒菜,煮粥用糯一些的铁棍山药较好。山药去皮、切丁,明火煮粥,后放山药。适合老人、孩子及消化功能较弱者。
● 红豆芋头羹 芋头去皮、切丁,与红豆按1∶2的比例搭配煮羹,也可加点牛奶。
● 燕麦粥 用开水或热牛奶冲泡纯燕麦片,适合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或不擅长烹饪者。
● 五谷豆浆粥 用黄豆、燕麦、小米、黑米、薏苡仁煮粥,粥成后加入豆浆。
【二米饭】
● 大米玉米渣饭 将大米与玉米渣按 5∶1 的比例混合,做出一锅“黄金”米饭, 好看、好吃、好营养。
● 大米小米饭 将大米与小米按 3∶1 的比例混合煮饭,既能改善口感,又可增加主食品种。
【自制饼】
● 香蕉鸡蛋饼 鸡蛋1个,香蕉半根,搅匀。摊成饼,其口感细腻,是人见人爱的主食。
● 鸡蛋莜麦饼 莜麦面20克,鸡蛋1个,番茄1个,菠菜适量(切碎),搅匀,摊成饼。
谷类食品,尤其是全谷物,被营养学家推荐作为餐盘中的“主角”。其中,有10种被营养学界一致认为营养丰富且适合
1 全麦粉
与精白面粉仅保留胚乳不同,全麦粉几乎保留了小麦的全部营养成分,包括胚芽、糊粉层和麸皮。全麦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用全
麦粉及其简单加工产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馒头等)替代部分精制谷物,健康获益更多。
2 糙米
糙米是指去除谷壳后,未经碾磨或仅进行轻度碾磨的稻(大)米。与精米仅保留富含淀粉的胚乳不同,糙米还保留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胚芽、糊粉层和部分谷皮,其B族维生素、维生素E、矿物质、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可作为每日多样化膳食的组成成分,部分替代精米。有色稻米(如黑米)更是保留了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活性物质,如花青素等。
3 燕麦粒/片
燕麦(包括莜麦)是一类营养丰富的谷物。无论是燕麦粒还是燕麦片,都完整保留了燕麦的全部营养。每100克燕麦(或燕麦片)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6.9克、脂肪含量约为6.9克、
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0.6克,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为谷物之最,β-葡聚糖是其标志性成分。
4 小米
小米古称稷或粟,也称谷子,为黄色或浅黄色细小颗粒,是中国北方及西北地区居民传统的主食之一。小米含有比大米更丰富的营养素,其脂肪含量是大米的3.9倍,维生素E含量是大米的7.9倍,膳食纤维含量是大米的2.3倍,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2。小米的钾钠比高达66∶1(大米仅为27∶1),铁含量为大米的2.2倍,经常食用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及缺铁性贫血,可以部分替代精米白面作为日常主食食用。
5 玉米
与其他谷物一样,玉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β-胡萝卜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稻米和小麦,带胚芽的玉米可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及维生素E,其所含的黄体素、玉米黄质等也是有益于健康的植物活性物质。常吃玉米是弥补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和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有效措施。
6 高粱米
高粱米也称蜀黍、芦稷、茭子,是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属于全谷物。从色泽上来看,高粱米有黄色、红色、黑色、白色、淡褐色等。从口感上区分,高粱米可分为粳性和黏糯性两种。
高粱米是一种营养较为丰富的谷物,每100克高粱米约含蛋白质10.6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B6、铁等达到了营养素参考值。
7 青稞
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营养特征,其β-葡聚糖平均含量约为5.25%,享有“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高的谷物之一”的美誉。青稞的淀粉成分独特,含有74%〜78%的支链淀粉。青稞中丰富的营养素和有益于健康的活性成分对维持肠道健康、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8 荞麦
荞麦起源于中国,是种植历史悠久的谷物。与一般谷物不同,荞麦的蛋白质主要为清蛋白和球蛋白,赖氨酸含量丰富,与米、面等谷物同食,可实现蛋白质互补。荞麦的膳食纤维含
量远高于精制米、面,也是维生素B1、烟酸、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良好来源。荞麦的代表性功能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的芦丁,苦荞中芦丁含量尤其丰富,对调节血脂和改善血管功能有一定的益处。
9 薏米
与大米相比,薏米含有更多(1.7〜4.1倍)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更多(2〜3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更多(1.5〜2倍)矿物质(如钙、磷、钾、镁、铁等)。薏米所含的蛋白质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远高于大米、小麦等谷物。
北方人常将薏米与大米一同熬粥,南方人则喜用薏米煲汤,这都是营养学上蛋白质互补和谷物多样化膳食的最好实践。
10 藜麦
藜麦含14.12%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构成与乳类相当,其中赖氨酸含量是小麦、玉米的2倍以上;膳食纤维含量为7%,高于一般谷物;长期食用藜麦有助于预防多种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