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请房贷、车贷等贷款时,金融机构一般会先查看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信用报告是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的“经济身份证”。也因此,近日有关“拖欠水电费可能会影响个人征信”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了广大市民关注。
正在“升级优化”中的央行征信系统是否将“拖欠水电费”等情况纳入征信报告中呢?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征信系统尚未采集个人水费、电费缴费信息,此次升级对个人经济生活的影响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除了央行征信系统,周到君了解到,2014年4月30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也正式面向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等信息主体,以及符合条件的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而且其中就涵盖了水、电、燃气、通信等公用事业单位提供的违约信息。
目前上海市已与国家层面进行部分信用信息共享,同时还将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从信息所产生的地域范围、信息来源渠道、信用信息类型等方面,积极推动信用信息资源拓展和融合共享。
今天下午,周到君来到位于愚园路的上海市信用中心服务大厅,发现现场来查询信用报告的市民并不多。大厅门口的指示牌上写着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国定假日除外)。
下午两点左右,服务大厅内除了工作人员,并没有来查询信用报告的市民。大厅一角,摆放着一摞公共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介绍,里面详细介绍了信息报告查询途径、服务窗口网点等内容。
“每天来线下查询信用的人并不多,所以不用排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一方面是因为市民可以通过多种线上途径进行查询,例如信用上海APP、信用上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各个区都开设了服务窗口,市民可以就近查询。”
如果是本人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只需携带好上海市身份证或是有效居住证,核验身份信息无误后,就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了,几分钟内便可完成。法人信用报告可用于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金扶持、交易保障等,自然人信用报告可用于人才招聘、信用卡办理、上海图书馆免押金办证、购买新能源车、居转户等方面。
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信用平台已实现信用信息查询超过5000万次。其中,法人信息累计查询2310万条,自然人信息累计查询3163万条。
水电煤欠费会影响个人信用吗?据了解,目前上海市信用平台已归集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央在沪单位、社会团体、公用企事业单位等96家单位提供的近4万项信息事项,包括登记类、资质类、监管类、判决类、执行类、履约类、管理类和公益类等信用信息。
具体包括公用事业单位如水、电、煤、申通地铁、上海铁路,以及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等提供的违约类信息;法院提供的判决、执行类信息;上海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提供的行政处罚类信息等。
以自然人失信信息为例,包括税款欠缴信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冒用他人证件、使用伪造证件乘车等逃票信息,在旅游活动中无正当理由滞留公共交通工具、影响其正常行驶等行为信息;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信息,符合出院或者转诊标准无正当理由滞留医疗机构、影响正常医疗秩序等行为信息;参加国家或者本市组织的统一考试作弊的信息等。
那么“信用污点”是否可以消除呢?根据《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失信信息的查询期限为5年,自失信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计算,国家或者本市另有规定的除外。查询期限届满,市信用中心应当将该信息从查询界面删除。
如果信息主体认为市信用平台记载的公共信用信息记载存在错误或者遗漏等情况,可以向市信用中心书面提出异议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市民还可通过信用上海网站和APP,详细了解到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和“应用清单”。
目前,市信用平台的日均查询量已超过5万次,累计为自然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超过3000万人次,为加快推进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上海市信用平台于2012年底启动建设,率先建成线下服务大厅,建立信用三清单地方标准,建成第一个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开通在线查询信用模式,并率先地方立法,出台全国首部地方综合性信用法规——《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
《上海市社会信用条例》中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对守信主体在融资授信、利率费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给予优惠或者便利;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方法,对失信主体提高贷款利率和财产保险费率,或者限制向其提供贷款、保荐、承销、保险等服务。对严重失信主体,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就相关联的事项采取的包括限制进入相关市场等相关惩戒措施。
同时,国家层面相关部委已联合签署了近50项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部分重点领域也出台相关制度文件,推动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措施,其中不乏涉及对资源交易、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限制措施。
比如,对于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鼓励征信机构依法采集并向金融机构提供查询,引导商业银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定价原则,将重大税收违法信息作为对当事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参考;本市规土局对接市信用平台信用信息,对于“失信被执行人”在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的多个环节对其进行限制等。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已成为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者”,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为了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整体改善社会信用环境,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印发了《2019年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拓展信用承诺类型,开展审批替代型、自主公示型、行业自律型、信用修复型承诺,扩大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承诺覆盖面和样板量。
鼓励各区开展综合信用等级评价,整合公共和市场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在监管资源分配、监管方法、监管内容和监管频次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预警和惩戒机制。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出台完善红黑名单管理制度,明确红黑名单认定标准、奖惩流程和退出程序。深化信用平台对接“一网通办”,将红黑名单嵌入政府办事流程,实现“逢办必查”。对红名单主体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对黑名单主体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同时,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深化信用合作。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在环保领域、旅游领域、市场监管领域等落实长三角地区信用联动奖惩制度。推动三省一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双公示数据、各行业领域黑名单等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完善联合奖惩系统,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信息公示、动态发布机制。
周到君从上海市发改委了解到,目前上海市已与国家层面进行部分信用信息共享,同时市公共信用平台已开发信息自主申报通道。为了更好地支撑信用信息应用,市信用平台还将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要求,从信息所产生的地域范围、信息来源渠道、信用信息类型等方面,积极推动信用信息资源拓展和融合共享。
市民要想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可通过现场查询和在线查询两种途径。
途径一:现场查询
上海市信用中心服务大厅及各区服务子窗口均提供现场查询服务。现场查询可直接至服务窗口办理,也可提前通过信用上海网站(http://www.shcredit.gov.cn/)、市信用平台微信公众号或信用上海APP进行预约,并在预约时段内至服务窗口进行查询。
现场申请查询自然人信息需填写相应查询申请表,并携带相关材料(申请表,本人查询需带好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代理人查询需带好代理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授权委托书、被查询人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经现场验证材料准确完整、身份信息无误的,将提供查询,查询申请人可当场领取查询报告。
途径二:在线查询
自然人可登录信用上海网站、微信公众号或信用上海APP,进行身份验证后,查询本人信用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信息主体可查询自身公共信用信息。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不得查询信息主体非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此外,要注意保管好个人身份证件,身份证件复印件应注明用途;保管好个人信用报告,不随意丢弃信用报告,不要轻易把信用报告提供给其他商业机构;在公共网络查询、保存信用报告后要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