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教授刚刚受聘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柳冠中表示受聘对他来说责任重大,他希望华东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学科,能在具有工科背景的大学里面生根发芽,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就是设计,设计学科的发展前途是无量的。
■ 钱锋副校长为柳冠中教授颁发名誉教授证书并佩戴校徽
柳冠中是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柳冠中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奠定了我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生活方式说、公升美学说、事理学”等理论方法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界都产生了导向性影响,形成了中国自己的设计理论体系。
华东理工副校长钱锋相信柳冠中教授加盟华理后,将对学校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提供巨大帮助,进一步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柳冠中教授以“设计思考”为主题做了演讲,阐述了设计师需要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方式。针对大家通常认为设计就是“美观、炫、酷”的观念,柳冠中指出,这样的认识远远不够。他结合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的工业设计思想发展过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在先,物在后”,设计是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入手,而不是从“造物”’入手。工业设计解决的是制造、流通、使用和回收这个社会循环的本质工作。
“现在设计讲酷、绚、爆品,爆品爆炸一次就完了,把钱挣到就不管了,这是设计吗?这不是设计,这是商业,这是挣钱的买卖,不是设计,而整个设计界都在想爆品。这些观念我们弄错了,我们怎么可能追上世界?”
虽然中国一直被称为制造大国,但柳冠中在演讲中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要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就要在工业设计上有突破,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推动设计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现在大家几乎把时尚等同于设计,我们的工业设计还是停留在工业美术阶段,大家停留在包装、美化、装饰、奢侈。大家提广告、时尚、品牌、促销,现在世界上关心的是产业创新、社会创新,而设计要在这里面发挥作用,才是我们的设计。”
他认为大学培养的应该是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而不是知识点。大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打猎,而不是只给鸡鸭鱼肉。
本次“设计思考”主题讲座是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艺家讲坛——科学•艺术•人文”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此系列讲座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旨在培育学生高远的理想追求、严谨的科研精神、崇高的人格修养、广阔平和的胸襟、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人生感、历史感,不断追求科学的真、追求艺术的美,追求人文的善,努力成长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