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垃圾回收机落地复旦大学校园,一天吃1.8吨,吃一次不到1分钟


作者:何雅君
编辑:何雅君
时间:2019-04-25 20:44

 学生宿舍区是一个小社区。废旧书本、快递纸箱、过期报刊、旧塑料瓶……这些生活垃圾每天都从宿舍产生,数量可观。若能加以回收利用,不仅从源头上为生活垃圾减量,还能将它们变废为宝。

今天(4月25日),周到君从杨浦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10台智能回收机不久前落地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学生宿舍区,成为杨浦区首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点入住高校的范例。

扔一次不到1分钟,积分能换钱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南区学生公寓28号楼前,五台亮黄色的智能分类回收机一字排开。机身上贴着醒目的可回收物标签,用图文标注回收提示“瓶罐请控干,玻璃需打包,纸箱需压扁,异物请勿投”,机身下方还用文字和LOGO标明了哪些属于可回收物。

回收机所在区域人来人往,不一会儿,一名女生捧着一大叠废旧纸张走了过来。只见她拿出手机,微信扫码后,投递口自动打开。

女生把纸张扔进去,机身左上角的屏幕显示出她的账号名称、投递重量、所获积分以及累计积分

投递完成后,箱门关上,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女生向周到君展示了手机上收到的提示信息,与屏幕显示内容相同:她本次一共投放了2.4公斤废纸,获得240个积分,可获得2.40元奖励。

大学生杨宁宁查看屏幕上的投递情况

复旦大学总务处副处长朱莹介绍,像这样的智能分类回收机,邯郸校区共有10台,分别放置在南区、北区学生公寓的人流密集区,南北两区各设了2处投放点。

这种名为“爱回收”的机器是杨浦区绿化市容局为寻求“两网融合”服务落地校园,与区内高校合作引入的,供全校师生使用。机器以每公斤物品兑换100积分为回收单价,设置了100积分可兑换1元的比例,投放者可以通过微信提现方式获得奖励。

10台机器一天能“吃”1.8吨

据介绍,以前,学校师生废弃的旧电器、废纸张、旧衣物、塑料瓶、废金属等都没有专门的地方进行回收处理,大家只能随意投进周边的生活垃圾桶,导致垃圾箱满溢。最终,学校只能将垃圾和其他干垃圾一起压缩处理掉。
现在通过“两网融合”,把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个网络结合起来,在校内学生居住密集区域设立了自助回收网点,给师生提供了将可回收物分拣出来单独回收的渠道。

复旦邯郸校区南区28号楼前的智能回收机

作为校园里的新鲜设备,这些回收机每天能吃得饱吗?负责管理机器的工作人员告诉周到君,机器投放不到一个月,回收数据每周稳步增长,目前单台机器单日最高回收量为467公斤,整个校区10台机器单日总量最高达1.8吨,整体投递重量已超过30吨。

机器内部配有感应装置,一旦投满了,后台会自动监控到,安排收运处理。如果机器发生故障,后台也会得到消息,并派专人前来维修。

红色部分为垃圾箱内感应装置

和其他社区相比,复旦大学的可回收物整体投递情况如何?工作人员介绍,学生的投递物以纸板类和旧衣物类为主,而纸板的类别主要是快递盒和废旧书籍。根据目前的检查情况,80%以上的投递物都做到了投递物“净空”、“压扁”、“无异物”,且包裹妥当,仅有极少数投错的需要工作人员在收运前重新分拣。

等到毕业季,不怕保洁员来不及清理

面对新的回收方式,复旦师生反响如何?经济学院大四女生杨宁宁表示,使用起来很方便,每天出门时顺手把东西带出来就好。她已经攒了240个回收积分,寝室其他同学也在用。“以前,我们都是把可回收物品攒到一定数量,才叫保洁阿姨来收。现在每天都能及时清理,不用堆着占地方了。”

机器的出现,方便学生及时清理可回收物

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张真告诉周到君,当前,全校每天要产生230多桶240升标准的生活垃圾。有了智能回收设备,可以从源头上为生活垃圾减量。“尤其到了毕业季,学生清理出来的废旧书本、电子产品等可回收垃圾特别多。以前都要堆到外面来,等保洁员收拾,有时候来不及弄。今年,学生们可以自行处理了。”

周到君了解到,这种智能回收机的放置要求不高,有空间、有电源,不影响景观即可,今后还将在学校其他区域和杨浦区其他高校推广。同济大学的智能回收机即将在五一前后安装,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也在洽谈相关事宜,准备进一步推广落地。

不过,杨浦区绿化市容局一位负责人表示,智能回收机不能像共享单车那样推广过快。“放一台机器并不难,难的是机器越来越多,后续服务如何跟上。它不仅仅是一个设备,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垃圾分类系统在支持它的运作。我们会适当控制机器的推广速度,在确保后续收运、处置等环节都能跟上时,才会投放更多机器。”

视频:何雅君
图片:何雅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