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静芬的托育春天的故事,要从3万英尺的高空说起。
2018年4月29日,38岁的姜静芬正在飞往清迈的飞机上。她刚刚告别了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入职凯瑞宝贝,担任子品牌辛格尔总经理,负责托育。一篇《“幼有所育”谁育,上海为“托育新政”闯路》的报道,吸引了她的视线。就在头一天,28日,上海专门针对0-3岁幼儿托育的“1+2”新政出炉,这也是全国首个托育管理标准、办法和机制。飞机上有Wi-Fi,姜静芬将报纸上有关内容拍摄下来,发给公司CEO庄俊。
一年后的春天,继商飞第一家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开办的托育园之后,本市第二家也开出来,联合利华牵头,地处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姜静芬是这个托育园的负责人。
这时,上海最新数据显示:新标准下的新托育机构增加90家,托幼一体机构增加托班105个。本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达到565家,其中公民办幼儿园和区属早教中心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483家。此外,今年上海还将新增50个普惠性托育点。通过“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市场、企事业楼宇园区、社区、幼儿园,拧成一股力,打造多样化托育,有效增加供给;同时,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让托育机构告别野蛮生长。
姜静芬当时的激动,也感染了庄俊。“年轻父母的托育需求很明确。政府也有很多的鼓励和帮助。当时那个兴奋啊,立马想要赶紧申请!”
去年4月之后,庄俊开始张罗,按照托育新标准来“办证”。在对园区做了改造之后,7月底,凯瑞宝贝在闵行区古美路的托育点拿到了公司第一张托育资质,成为本市第一批获得托育告知书的11家托育点之一。从申请到拿到告知书,前后只花了9天。
上海提出,要严把安全关并保障托育服务质量。这一张张托育告知书,并没有庄俊想象中那么好拿。
“第二家在高行,用四个月才办下来。第三家是我们为联合利华办的托育园,半年多才拿到证。第四张、第五张,从去年8月份到现在,还在等审批。”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要求,要一关关地过。比如,位于闵行的一个点,没有政策中要求的独立楼梯,一开始没能通过消防标准审核,后来协调了社区的好多方面,把楼梯打到了户外去,这才“过关”。在嘉定的一个点,因为场地不在一楼,被关了。
到目前为止,凯瑞宝贝有8个点已经或即将申请到托育新资质,其他的点也在边营业,边整改,边申请。全市72个点覆盖13个区。工作日每天有4000个孩子入园,是孩子数最多的市场化托育,比第二名多了2000个孩子。
被新政鼓舞的,不仅仅是姜静芬、庄俊。还有曾经主做舞蹈培训教育的李星仪、海归回来专注做社区托育的周晶。
李星仪所举办的俊星托育园在2017年7月试运营。“1+2”文件出台的第二天,2018年4月29日,黄浦区联系俊星,要求走相关办理流程。在递交申请后,5月17日,区教育局、消防、公安、疾控、工商、食药监等16个部门来到俊星,现场开了一个整改办公会,把俊星未达标的地方一一指出。食药监提出配餐需要有餐车;疾控要求扩大保健室和观察室的面积;公安提出要配有资质的保安人员、要有报警紧急按钮和监控视频,需与110公安局联网……
整改在5月30日完工。6月初,达标的俊星拿到了本市第一张托育告知书。
一年来,即便作为最早拿到告知书的托育机构,俊星也常迎接不告知的抽查。比如,每月有4—5次面临16个部门的突击检查。每天,俊星托育园要自查,将日常工作记录在检查表上,内容包括设施设备、人员出席情况、日常组织活动、安全、食品、消毒、卫生等。
4月17日下午,记者采访那天,园长高菲接到了黄浦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的电话,告知第二天上午来检查,但没有告知检查内容。第二天上午9点45分,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区儿保所和区疾控中心等3个部门7人来到俊星,开始检查孩子们入园入托的健康卡、点名册、园内老师、育婴师、保育员有无相关证照。1小时后,疾控建议俊星将观察室内的灯拆了,以方便消毒;另外,观察室内的马桶太矮了,需换一批适合三岁以下孩子身高的马桶。
而海归回来专注做社区托育的周晶,2017年承办上海市政府实施项目第一家社区幼儿托管点——五角场政化路社区幼儿托管点。她的执着,获得相关市领导的赞誉。不过,按照“1+2”文件,要将托管点升级为普惠性托育园,工作一点也没有折扣可打。“去年10月,五角场政化路社区幼儿托管点关闭了一段时间。今年3月重新开出。这段时间,对托管点进行了整改和装修。”预计近日拿到告知书。而她在徐汇开出的另一个社区托育上海徐汇儿童家园托育园,在去年8月获得告知书。
按照新规规定,要申请到托育资质,大量托育园需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厨房、安保、技防、持证上岗的人员,这些都要升级换代。
庄俊掐指算起了“升级”成本:“园区改造要20-30万元,单是每个点的厨房改造就要10万左右。厨师人员成本每月5000-7000元,人防方面要招全职保安,每月6000-8000元,一线老师每月4000-5000元,这样每个月的人力成本又要增加3-4万”。这样下来,一个托育点一年要增加20%-30%的成本,“不好做”。
“不好做”的托育机构,却换来了家长的“叫好”。
吴翊茗小朋友目前在凯瑞宝贝浦东高行园上托班,经历了新政前后托育园的变化。孩子原来在老园,后来在整改后的新园。比如,家长最关注的安全问题。“原来的老园,家长可以随意进出。放学可以进到园内去接孩子,现在家长必须统一在园外等候,由老师把小朋友带出来。”如果家长实在有事要进园,也要在老师的同意下,电子门才会开启、放行。另外,改造后的新园还在门口安装了电视机,连接园内监控摄像头,可以无死角看到每个教室。“据说以后监控还会连到我们的手机上,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几点送我去托育园呀?”清晨,3岁多的陈仪南仰起脸,奶声奶气地问妈妈,只因为妈妈送托育的时间晚了一会会。类似的场景,在陈仪南和妈妈之间,经常发生。
陈仪南是家里的二宝。去年10月,陈仪南妈妈将陈仪南送入俊星。“总算有了合法合规的托育机构。送托育,最先考虑的是离家近,其次是资质硬件。而俊星场地大,孩子上厕所方便,不像有的托育机构,上厕所要跑出来。”
在俊星6个月,“现在的陈仪南可厉害了,不仅可以独自用筷子吃饭,而且可以驾驭任何食物,比如面条、大到排骨类的食物、小到蚕豆都能自己夹起来,再也不用我们大人喂。”
“芃芃,妈妈来接你啦,我们回家吧。”穿着白色小夹克,留着蘑菇头的芃芃,在五角场政化路社区幼儿托管点里,朝门口妈妈进来的方向看了看,又一头钻进了老师的怀里,继续说着悄悄话。牛芃原的妈妈说,“这里的价格不贵,只要3000/月的托育费,与外面机构相比,很公道,而且在小区里。”
4月,普惠园凯瑞收费在3000-4000元,入托率达到100%,而俊星虽然刚刚涨价,目前是9800元-12800元,但入托率也达到92%。
被家长叫好的,不只是市场化机构。
4月18日,本市最早的企事业单位为员工开出的托育——上海浦东新区大飞机金科托育园,启动了2019年的招生,“开通报名通道刚3分钟,就有37个人报名,5分钟,名额已经被抢光了。”园长祁嫔说,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变成了“家长热线”,好多家长都想送孩子入托。
火爆的报名,和口碑息息相关。
2岁9个月的何子恒,爸爸在商飞院工作。去年夏天之前,子恒一直是跟着妈妈在重庆老家生活。“我们本来也想来上海团聚,又听说院里办托育园了,就赶紧过来了。”妈妈汪女士告诉记者,作为托班孩子的家长,最在乎的就是安全和健康,“原本也只是希望老师安全地照顾好孩子,让双职工家庭可以省心一些。没想到老师帮助我们发现了孩子另一面,集体生活让孩子成长得好快”。
范曦宇小朋友也在金科托育园上了半年。范爸爸是上飞院电气部的研发工程师,半年下来,范爸爸觉得,孩子自理能力大大加强,包括大小便、吃饭、喝水等。
谈及企业办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上飞院的工会主席刘静说,是企业承担了新一重的安全责任。“我们原来的风险主要是飞机风险,现在还要承担‘幼儿风险’。需要有担当,只有企业一把手下定决心,愿意承担安全监管责任。”
商飞将设立职工子女托育园列入了“2018职工关爱重大实事项目”的头号项目,并探索出联合专业机构举办托育园这一创新模式。
今年2月,商飞又在云锦路开了一家“大飞机云锦托育园”,就在中国商飞公司另一家所属单位的大院内,也是两个班的班额。刘静透露,今年商飞还准备启动开设两家托育园。
4月13日。浦东紫金山大酒店。
一场民间的托育峰会正在进行。来自全国各地、关注0-3托育市场的投资人、举办者、专家,济济一堂。
“上海第一个推出了托育新政。国内其他地方对这个市场感兴趣的人,都过来了解政策,寻找机会”,李星仪说。
鼎沸的人声里,庄俊有些恍惚:“那么多人对托育感兴趣。那些从未做过的人,尤其热情高涨,都想成为市场的新入者!”“可是一年来,上海一些大型的原来做早教和托育的机构,面对新标准,正在陆续撤离,比如培正逗点、飞鱼宝宝、袋鼠妈妈等。”
0-3岁托育,这个市场到底有机会吗?
人来人往。潮来潮去。
时光倒流到一年前。在3万英尺的高空,姜静芬把托育相关政策拍照发回总部后,摩挲着那份报纸上,握起了笔:“双职工、无老人、早教需求、安全需求、用餐需求、监管需求……”一串又一串字符,跃然纸上,一会儿,已是密密麻麻。
国内外投资人纷至沓来,举办者、经营者、专家探讨兴办0-3岁托育机构的方法和办法。而上海作为全国托育政策的先行者,一年来试水新政,如何促进更多更好的托育冒出来,同时又能实现市场良性发展?哪些经验、方法和机制,将被复制和推广?
上海托育新政发布一周年之际,晨报记者连续一周,通过探访本市六大“托育之最”,探寻一年来上海托育的密码和经验。
一个月的托育费用多少,容易获得妈妈们的青睐?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是妈妈收入的50%。
26-27岁的新妈妈,以每月收入8000-9000元左右来计算,孩子托育费定在3000-4000元左右。普惠性托育,是很多妈妈的需求。
一年来,闵行探索在每一个街镇开出一家普惠性托育。14个街镇,每一家都开设一个普惠性托育机构,由街镇选址、建设、挑选优质举办者、签订合作协议。费用按照每月3000元以下收取。目前14个非营利性托育机构分别由颛桥镇、古美街道、梅龙镇、吴泾镇、浦江镇、莘庄镇、新虹街道等提供场地、出资建设。在命名时,要求称“xx镇(街道)XX托育园”,显示出是哪个街镇参与举办。
2018年6月22日,颛桥镇副镇长马霞清找到了常春藤幼儿园陆秋红园长,告知陆秋红将在闵行区颛桥镇布局非营利性托育园,由政府提供场地和建设,委托一级园常春藤幼儿园管理。
7月,陆秋红来到政府提供的托育园场地颛桥镇颛卫路189号,第一眼是:天啊,这里简直太破烂了!外墙破旧,房屋上的瓦片凋零,门窗生锈。
改造前,颛桥镇政府协同公安、消防、建交委、卫计委、区政府、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区教育局等10多个部门,进行考察评估。各部门对食堂、安全、监控等整改提出了细致的要求。陆园长也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整改要求,比如在户外场地,应加装围栏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网。课桌椅则是在8月份就全部购买完毕,为了早日散味。
经过了半年时间翻新改造,原本废弃的老房子,变身为上海闵行区颛桥常春藤托育园。托育园教玩具、课桌椅等设施设备的配置全部符合卫生安全标准,在安全上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360度全监控,消防喷淋、逃生通道等齐全。环境安全、温馨,有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常春藤托育园于2019年初正式完工,2月,各类证书都已齐全。3月18日对外招生。托育园,全日制收费3000元/月,半日制1800元/月。
陆秋红告诉记者:“目前托育园内的12个孩子来自附近的小区,5位幼儿家住荣顺苑,距离托育园步行5分钟。3位幼儿家住日月华庭,骑车8分钟。1位幼儿家住颛溪五村,步行5分钟。另有2位幼儿虽然家不在附近,但父母在颛桥镇上班,能把孩子送到托育园再去单位,解决后顾之忧。”
轩轩曾在小区里上过一个月托班,整整哭了一个月。听说政府新办托育园,3月初轩轩妈妈先来亲子体验了4天,亲眼见到自己的孩子从焦虑到有安全感,并能情绪愉悦地投入到各个活动中。“妈妈看到我们的老师很有亲和力,有教育方法,把孩子送到常春藤托育园很放心。入园一周就顺利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全职带娃3年多的妈妈也重返了职场。”
由由家长表示,之前都是全职在家带娃,现在把娃送进让人放心的托育园,孩子很喜欢老师,人轻松多了。托育园里有很大的院子,户外游戏场地足够释放孩子们的天性,她把托育园推荐给了小区里的其他宝妈。
豆豆小朋友的家长表示,来托育园一个多月来小朋友进步很大,特别是在进餐方面。食堂里的饭菜很香,每天的蔬菜荤菜水果品种10多样,营养丰富。而且孩子养成了就餐好习惯。
据闵行区托育中心王淳主任介绍,闵行区的非营利性托育机构都是这样,街镇建设了寻找适合的举办者运营。目前闵行区共有16家托育机构完成审批并开办。14个街镇(工业区),都有普惠性托育机构,其中一半以上由幼儿园委托管理,另一半举办者经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挑选,都是有经验的机构或个人。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一街镇一普惠性托育园的闵行模式,将被推广,2-3年力争实现普惠性托育在上海街镇的全覆盖。
幼儿园托班、社区托育、市场化机构、企事业园区,这四类托育,都在市、区、街镇的三级联动综合监管机制下运转,并实行属地化管理。16个区每个区都设立了区级托育指导中心,通过下沉式服务,解决托育监管、申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上海16个区中,目前拿到告知书的托育机构,浦东新区数量最多,包括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托育机构18家。
4月18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浦东新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虽然距离上班时间过去半小时,但指导中心只有3人。其它工作人员都去哪里了?原来这段时间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在外面跑。指导中心主任申珊介绍:“每月10号之前本区内拿到告知书的18家托育机构,将上交托育机构日常检查表,这份检查表记录了托育机构每天的自查内容,而每月10—20日,指导中心将根据托育机构递交的自查表,进行检查,核实表上的内容是否属实,并找出有无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指导。”
通常情况下指导中心对托育机构的检查分三种:最为常态的检查是不告知机构检查内容和时间,以突击检查的方式进行;另一种是事先通知;还有一种是指导中心与其它部门联动,如与卫计委、公安、消防等部门一同前往托育机构进行检查和指导。指导中心对区内18家托育机构每月至少现场检查一次,检查完毕工作人员将当天信息输入电脑,对每家托育机构都做一机构一档案。
在近一年的检查过程中,机构存在的最多问题是什么呢?申珊告诉记者:“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流动大,请人困难,对新来的育婴师、保育员要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也要让他们熟知1+2文件中的相关内容。”
检查中,如发现小问题,指导中心会当场与机构负责人反馈;如发现较大问题,则发放书面告知书,让机构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完成整改。
例如,去年年底,一次突击检查中,两名工作人员发现一家托育机构采用遮光窗帘,在孩子午睡时,站在房间门口只看到屋内漆黑一片,看不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检查完毕后。工作人员与机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给出建议:孩子们睡觉时完全采用遮光窗帘,不利于实时监控,外界观察不到孩子的一举一动,有些孩子睡觉会把被子踢了,有的孩子睡觉会把头完全闷在被子里,万一闷得透不过气来了,还没发现怎么办?建议遮光窗帘改为有点透光的,或在孩子午睡的房间里放几盏小夜灯。该机构马上意识到问题,订购了一批半遮光的窗帘,第二天就将遮光窗帘全部换了。
今年年初,在检查中,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发现一家托育机构问题比较严重,一位育婴师尚未取得资质就上岗了,另外消防通道没有封闭。检查完毕后,指导中心向机构发出了书面告知书,并要求一个月之内进行整改。
除了监管,区指导中心是办理托育机构的第一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浦东新区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自去年5月成立,接待咨询量达到600多个,现场指导200多个。
上午9点半左右,一位30几岁穿着白衬衫的男士前来咨询场地选址是否达标。他告诉工作人员,在海桐路上看中一家一楼商铺,这家商铺的2—5楼是办公楼,一楼商铺的面积在100多平米,是否符合开设托育机构的标准。工作人员张老师告知前来咨询的这位男士,根据“1+2”文件内容,场地上,不仅有人均不低于8平米的面积要求,也有最低总面积不低于360平米的要求。所以这位男士的选址不符合,同时工作人员还告知该男子,申办托育机构还需具备哪些条件,相关文件去哪里可以查看。
一上午的时间有6人前来咨询,他们的问题分别有:场地选址、申办流程、达标要求、营利与非营利的性质有何区别等问题。
吴女士带着房屋结构图和设计图有备而来。原来,她在碧云路上找了一家建筑面积为800平米的场地,已让装修团队画了设计图,准备近期动工,她将公文包内的图纸取出打开给工作人员看,询问是否可以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装修。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张莉接过图纸,细细看了一遍,建议吴女士先不要动工。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托育机构要有保健室,而图纸中未将保健室纳入其中,另外,厨房的面积不低于30平米。
张莉告诉记者:“每天前来咨询的人员,我们都会记录在案,录入到电脑中,有些咨询人员场地达标,大致符合开办托育机构基本标准的,我们会标注好,之后与他们确定好时间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和指导。目前前来咨询的人员当中问题相对集中的是场地问题、办理流程,每个步骤应该去哪些相应的部门办理。当然也有家长咨询的,家长主要咨询的问题是家门口最近的托育机构在哪里,目前有哪些托育机构,对于这类问题我们会告知家长托育机构的查询通道。”
申珊告诉记者:“自去年8月1日开放受理以来,有70几家机构办理申请,目前拿到告知书的托育机构18家,最新拿到告知书的是今年1月份的3家托育机构。大部分申请者虽然他们之前是办早教中心,在文件未出台前就开始营业,具有一定的口碑和客户群体,但要符合托育机构的标准,还远远不够。”话语间,申珊在一堆申办材料中随机递给记者一本。这是2019年1月份一家托育机构的申办材料,申办材料中有申办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学历证明、人员资质证明、岗位证书、安全、技防、卫生评估等大大小小十几个部门的相关报告和证明,这一份申办材料供有394页。
而在市级层面,上海市16个委办局设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意见。一年来,光是市级层面的联席会议就开了十几次。
记者最新获悉,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除了承担申办、公示等作用,今年4月,还将建立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平台。“也就是说,只要街镇上有人发现一个点没有资质,马上录入平台,所有部门都能看到,会立刻去调查,讨论整改措施”。利用街镇的网格化进行排查,又借助信息化,实现“街镇-区-市”三级监管即时联动。
新政一年,还存在什么地方待改善?采访中,不少托育机构表示,希望新政提出的鼓励市场繁荣的10条优惠政策,能尽早落地。比如,托育机构可以享用民用水电煤价格。由于目前大楼水电煤独立电表的改造,普遍存在困难,这导致不少机构无法获得优惠。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是否可以用政府认可的方式,按照实际产生水电煤的数字,事后退还给企业。
又比如,用房难、用人难,是举办托育机构的两大最主要难题。上海开放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开放大学共培训育婴员665人,保育员931人。在部分街镇借鉴闵行模式,提供用房之后,用人难问题如何解决?
有业内人士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对保育员这个群里建立个人档案。在托育园聘请保育员的时候能通过档案,了解这位保育员曾经在哪所幼儿园,哪所机构入职过,可以查到此前同事和领导对于这位保育员的评价。同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加入到保育员这个行业中来,因为现在具备有资质的保育员还太少。市场大了,自然需求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