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朝三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
眼下,谷雨已过,“花王”牡丹已基本退出今年的“花市”。但是,“花相”芍药已接棒登场。
因芍药开放于春天之末,故得雅号“殿春”,也恰如苏东坡所描写的那样:“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花王、花相接力开
牡丹与芍药,一为“花王”,一为“花相”,它俩也常常被栽种在一起,花王花相次第而开,使观赏期大大延长。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古猗园等不少公园都将牡丹、芍药种植在一起。
二者花形和叶形极为相似,其美难分伯仲,且又像闺蜜一般形影不离,常使人误判。其实,牡丹是木本,芍药为草本,光看文字偏旁便可知一二。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夏商两周世人即知芍药芳名,而牡丹最初竟是假借了“木芍药”之名才进入人们视野。自唐朝起,牡丹便成为全民所爱,芍药小姐似被藏入深闺,默雅不争春。
上海植物园牡丹园中的芍药花色丰富,有红、粉、黄、白、绿、紫等多种颜色,尤以红粉白色居多,各有各的魅力和姿容:淡红绰约、白色更仙、粉色娇俏。花型也有许多不同:有单瓣的如盘如盏,形似清雅少女;有重瓣的,活泼浪漫;还有重瓣密实如团花,极富华贵之美。
芍药与月季争艳
牡丹和芍药一前一后,不同场亮相。月季则和芍药同台走秀斗艳。
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从古希腊时期就代表了爱情,更是受到现代情侣们的喜爱。如果说月季、玫瑰是情人节的代表花卉,那么“花相”芍药则是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中国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芍药可谓是中国的情花。
如今,两大爱情之花正携手绽放辰山植物园,共同谱写爱的篇章。
月季主要展览区在月季岛、展览温室外围月季资源圃、主游线花境和各大展点,芍药主要展示区在芍药园、芍药迷宫、旱生园、东区绿环和主游线花境中。
关于芍药: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花盘为浅杯状,花期4-5月,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园艺品种花色丰富。
芍药二字源于“绰约”,据《本草纲目》描述:“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不似牡丹有强硬的枝干,比起牡丹,芍药更显柔弱含蓄、楚楚动人。牡丹似女王,开作群芳主,那么芍药则是小家碧玉,柔美温香、歌舞花间。
有情芍药含春泪,芍药还有另一别号,名“将离”。早在春秋时期,青年男女就芍药视为爱情信物,就如现今的玫瑰。《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有情而临分离,赠以芍药一表浓情和恋恋不舍。
赏遍百花的你,切莫负了最后一抹春光。申城的芍药已渐次开放,并将于4月末至“五一”期间迎来盛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