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而生,从自由觉醒:埃里克•邦特的玻璃灵魂》,4月25日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揭幕。
埃里克•邦特,法国玻璃雕塑艺术家。他的作品遍及全世界,数量之多,体量之大,创作之华丽,举世无人出其右。
他在非洲科特迪瓦共和国的亚穆苏克罗大教堂完成了全世界体量最大的彩色镶嵌玻璃窗与穹顶,由上百万片玻璃构成,总面积达到8,400平方米,历时18个月。
本该尽享“光之神”桂冠荣耀的他,在本次《由爱而生,从自由觉醒:埃里克•邦特的玻璃灵魂》却努力刻画出另一个深刻的世界。
32件崭新的玻璃艺术雕塑不再见斑斓色彩,不再见规矩彩绘,无所拘束,有抽象,有扭曲,有碎裂,褪去五光十色的繁华,将颜色回归到光明的金、纯粹的透,以及土地的黝黑,描绘出艺术家充盈着爱与自由的灵魂。
策展人、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表示,此次展览,埃里克•邦特回避了他精熟的穹顶玻璃所有技法,开始精心创作另外一个他的私密乐园:抽象的浪漫、挣脱束缚的解放。
张毅说,“这个崭新的埃里克•邦特,并非无来由的诞生,而是他的自我解放:穹顶玻璃越庞大,色彩越华美,埃里克•邦特心底创作的反向力量越是积累,越是蕴酿,他也许渴望着直指人心,渴望着全然掌握,渴望着看尽繁花之后的安静简洁,寻得一个机缘,他就大声吶喊,奋勇杀出!”
埃里克•邦特崇尚自由创作,他说,“对于我的创作,我喜欢它是自由的,让自己被这个材质带着走……”。
在他的创作里,自由意识贯穿始末,听从感官的召唤,材质引导创作,而创作者则指引着材质本身完成最终的质变。
透过自己的双手,玻璃变成埃里克•邦特想要的任何样子。
《慧星尘埃》《漂浮的云》《飞翔的鸽子》《光中飞翔》这几件作品,简洁的线条,自在的弯曲,雕刻的粗细变化,透过光影渐变,一切仿若有了生命。
将玻璃变成了划过天际的慧星,变成了飘过的一阵风,云动了起来,鸽子飞了起来,抽象浪漫的意象,让观众的思绪随着作品恣意翱翔,逃离地心的引力。
艺术家用最自由的创作,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
《蝴蝶钳》也是埃里克•邦特此次展出的作品里非常独特的一件创作。作品乍看之下像一只蝴蝶,但如果分开玻璃和铁架,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贝壳与蟹钳。
埃里克•邦特还刻意地在作品加上一抹红,也是这次展出作品里除了黑、白、金色系以外唯一的颜色。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出埃里克•邦特对大自然的欣赏,特别是他对海洋的热爱。
埃里克•邦特频繁地使用金色,比如《黄金飓风》《日晕》《冰焰》这几件作品,金与玻璃的关系呈现不同的效果:金色蜿蜒于玻璃之上,可以是一种彰显,也可以渐渐堙没;它是光的媒介,或干脆成为光源本身。
金色,以无与伦比的存在感,渗透其中,相映枯荣。埃里克•邦特的金,也是发现与进步的隐喻。
埃里克•邦特的作品,从瑰丽的色彩,回归原始面貌,轻盈、美丽、坚韧,演绎爱与自由。
张毅说,“大地的沉思,人间的反省,稍纵即逝的鸿爪雪泥,是埃里克•邦特心底无可抑止的诗。爱与自由,是玻璃艺术最可贵的信仰,也是埃里克•邦特内心不容侵犯的神圣之所。”
《由爱而生,从自由觉醒:埃里克•邦特的玻璃灵魂》
展览时间:2019年4月28日至10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上海市泰康路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