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遗嘱,以防百年之后为子女继承遗产带来麻烦和纠纷”,这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沪上老人内心。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人前来订立遗嘱,在中华遗嘱库上海分库,写进遗嘱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甚至出现了一些不适合写在遗嘱中的“定制化要求”。
日前,遗嘱库来了一位“要求独特”的老人。年近八旬的潘老在办理咨询时,提出将这个内容写入遗嘱——要后代完成自己的一个未尽遗愿:找到老父亲的遗骸。
从1998年开始,潘老就一直遵照去世的母亲的遗愿,寻找失联父亲的下落,30多年过去,母亲的遗骸一直存放在龙华殡仪馆,等待和丈夫身后合葬。
如今年近八旬,潘老担心自己有生之年难以完成“找到父亲遗骸”这一任务,因此想把这件事交给后代去完成。
故事感人、精神可嘉,但老人还是被“残忍”告知:把这项遗愿直接写进遗嘱,并没有法律效力。
对此,中华遗嘱库陈凯律师介绍道:希望后辈所做的事情,这样的心愿不属于法律意义上遗嘱的内容。
当然,也还有不少其他难以写进遗嘱的愿望。例如,遗体器官捐赠。陈凯律师表示——
遗体捐赠的一般过程为:捐赠者本人生前填写捐赠同意书,去世以后,医院查询到相应信息,征求家属同意后方能实现。家属同意是必须条件,因此遗体器官捐赠不是本人能够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遗嘱的内容包括:
①指明遗产的范围、名称、数量;
②写明遗嘱继承人、受馈赠人的名字及分配方案;
③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
④再指定继承人。(再指定继承人只有在指定继承人空缺的前提下,才可实际享有继承权。)
那么潘老的愿望还有机会实现吗?
答案是肯定的!
陈凯律师给出的建议是——在遗嘱中写明对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把这项愿望和后辈的义务挂钩。
举个例子~
潘老可以在遗嘱中写明——指定继承人完成了这项心愿以后,才能得到遗产;如果没有完成,这部分遗产就会被捐出去或者赠与别人。
这样的安排,需要配合一个遗嘱监督人来监督执行。
不过,这个遗嘱能够生效的前提条件也蛮明确:遗产要比较多,对后辈有一定的约束力,如果财产比较少,没有合适的监督执行人,可能就很难落实。
法律上对监督执行人没有明确的要求,可以付一定报酬雇本人比较信任的具有法律知识的亲友担任监督执行人这个角色,安全起见也可以请公益机构来担任这样的角色。
监督执行人与老人之间签订委托协议后,法律上就有资格在遗嘱继承人没有完成指定义务时,剥夺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权利。
希望潘老的心愿不会落空咯~
除了潘老的心愿这种新增“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人的社交平台、理财产品、支付宝、微信账户,甚至高尔夫球会的会员……
关于数字时代的“网络遗产”怎样继承,这也是长时间以来热议的话题。
虽然国家目前对于网络遗产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和定论,但在此前有小伙子成功继承父亲的手机号,作为虚拟财产这样的先例。
江苏溧阳市民刘先生的父亲意外去世,其生前因经营企业,手机号里有不少老客户,然而手机号码转移需由双方亲自到营业厅办理。经当地公证处确认,此手机号属于虚拟财产,刘先生最终顺利地继承了号码。
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也能把网络遗产写进遗嘱,怎样写比较规范?周到君也问好了。
支付宝、微信、QQ等社交平台,网络游戏等平台的个人账号,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式遗产,写进遗嘱的时候,应写明具体的平台及账号。
只需要写账号,不赞成写密码。
这一点上律师的建议是,继承人拿到账号之后,就可以向相关的平台申请继承这个账号。
其他网络平台同理,继承人通过账号等相关资料,可以向相关网络平台申请继承账户。不过是否能成功继承,还得看不同的网络平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