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拿了新概念一等奖,老天爷早早给了我文学大门的入场券。”
从1998年至今,影响80后、90后两代人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走过20年。这场作文大赛打破了传统应试作文的写作模式,给青少年写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和平台。
日前由萌芽杂志社选编、现代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精选》在上海书城“全国新书发布厅”举办分享会。
1956年在上海创刊的《萌芽》是新中国的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1998年,《萌芽》杂志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一起举办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堪称当时文坛的大事件。
也是这一大赛,发掘了张悦然、韩寒、郭敬明、周嘉宁、七堇年、夏茗悠、郝景芳、张怡微等一大批青年作家。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文学履历中很少有能绕过“新概念”的。
青年文学爱好者们喜欢把“新概念”称作一个“梦”。从最初的4000多份来稿,一直到最近一届史无前例的9万余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参加“新概念”当作自己的成人仪式,当作为求取同道而发出的信号。
相比在学校里写的作文,新概念作文最大的不同在于限制比较少,可以写自己特别想说的话,但要以特别的文学方式写,所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比赛。
目前,《萌芽》杂志社唯一授权的《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精选》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由于篇幅限制,精选集只收入了每届获奖作文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两篇作品。第一届大赛一等奖得主、如今是《萌芽》杂志社社长助理的徐敏霞形容它是半部青春文学史。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作者团队除了郭敬明、郝景芳、张悦然等早已成名的畅销作家之外,还有一批极富潜质、未来可期的年轻作者。
徐敏霞说,这本书记录了从20年前到现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记忆与青春书写在风格上的变迁,越往后的作者给她留下的印象越深,比如汪月婷的《工农路》、林砚秋的《长恨》,分别是第十九届、第二十届的获奖作品。“家庭、父母、早恋、友情这样的问题,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比较关注的,而现在的年轻作者会把自己置身于社会,思考问题来自哪里。”
她认为,“《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精选》是非常特殊的作文选,如果你想从这个书里学到应试作文的技巧,那是学不到的。书里的很多故事素材并不奇特,但可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写作角度很重要,不要老觉得自己的写作角度一定要获得老师或者家长的认可,一定要是正确的角度,而是该遵从你心里怎么想,怎么把它有逻辑、有文学技巧地表达出来,这才是一个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