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造教育”闻名全国的和田路小学,在各类教育活动都会自然而然地植入“创造”的种子,劳动教育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学校劳动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是:在创造性劳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和能力,并通过智慧创造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幸福生活。”校长张军瑾在推进会上介绍了该校劳动教育的核心思想。
据了解,为推进创造性劳动教育,本学期开学伊始,和田路小学便以项目化研究形式,在全校各年级、各班级开展了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劳动创造创意综合实践活动。在导师们的引导和带领下,学生们开展了总计101个“劳动”课题项目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性课题项目,既有劳动工艺设计、劳动职业精神类的,也有劳动方法创新类的,还有劳动材料工具和劳动安全保类的,几乎涵盖人类劳动的各大类别。
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学生们到社会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创造性探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级2班的孩童们为研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项目,在导师刘怡带领下种了蔬菜,每天为蔬菜晒太阳、除草、捉虫、浇水,并写下观察日记,然后大家一起研究让蔬菜长得又快又好的方法,并用科幻画将自己的畅想描绘出来。
二年级4班的小朋友们在一起开展“为什么不同职业的帽子都不一样”项目研究时,创造设计了“加厚版”的创意安全帽;三年级2班的孩子们在开展“分类垃圾桶”项目研究过程中,创意设计了一种可以像积木一样搭在一起的“组合分类垃圾桶”。而围绕“快递是怎样送到我们手中的?”项目,四(3)班学生在劳雨伟老师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走访快递公司,和快递小哥进行沟通,观察并记录购物网站上的物流跟踪信息,还亲自去家附近的“丰巢”取一次货;通过实地深入研调查,学生们绘制了快递流程图、撰写并编辑了研究小册子和ED演讲报告。
记者在上述现场会上获悉,下一步,区教育主管部门将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要求各中小学建立学生劳动实践评价制度,对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进行评价;同时,将教师劳动育人情况纳入考核,对劳动教育成绩突出的教师要予以表彰或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