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名,旧事。
那些名字,那些故事,那些人,你还记得吗?
老地名
崇明岛拥有1400年的历史,新河镇建镇也有4、5百年的历史。数百年来,我们的老族长流传下来的老地名,既是历史的见证,又传承文明,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个老地名的由来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或反映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或鞭挞了旧社会地主老财盘剥穷苦农民的丑恶本质;或歌颂了革命志士的英雄事迹;或记载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变化。
老故事
昔日家喻户晓得老地名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在人民的记忆中逐渐单薄,曾经口口相传的故事也逐渐不再为人所知,如果再这样下去,曾经其中的历史和记忆也会逐渐被人忘记。
所以,为了守护这些老地名和他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新河镇地区老地名搜集活动开始了!
如果你还记得那些老地名以及其地址,亦或者是那些老地名背后的故事,那么您可以在关注“新河乐章”微信公众号(点击这里)并在最后留言。一旦您提供的内容被采纳,即可获得一份纪念品哦!
地名一览
一、 十殿寺,在新河镇新桥外口老天后宫(娘娘庙)南。
二、 八图界,位于新河镇天新村新艺。
三、 三贞桥,在新河镇天新村境内,跨小溟界河.1961年拓宽东平河大桥时拆除。
四、 三烈小学,在新河镇三烈村。
五、 三官堂,新开河镇北旧有“三宫乡”行政建置,因挑皮港南三官堂而得名。
六、 大通河,崇明县境内贯通东西的一条干河,自新开河至堡镇,向东延伸至六。
七、 万津桥,在新开河外口。原名万金桥
八、 大成当铺,在新开河镇河东,东大街31号。
九、 也山园,在新开河镇东首。
十、 义化小学,在新河镇日新镇南。顾廷琛利用住宅创办,为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点之一。
十一、义化桥,在新河镇东义桥西。
十二、小溟界,在新开河镇北。东西向,分西小溟界、东小溟界。崇
十三、叫花桥,在新开河镇东北。东西向,跨长泯沟。系石桥。叫花子,指的是乞丐
十四、永固桥,在新开河镇。东西向,跨南北向的新开河。原址本名庙桥,木质。
十五、西洋桥,在新开河镇西。位于潘家沟头。跨杨家河。
十六、米场桥,在新开河镇西朱冠英桥西150米处。南北向,跨杨家河。
十七、东义桥,在新开河镇以北。跨南北向的新河港。
十八、定光寺在堡镇人民村槐荫2组。即陆双港庙陆双港殿。
十九、蔡家桥在新开河镇河东,新东街(原名解放街)南首。南北向,跨大通河(今团城公路)。
二十、西小溟界在新河镇北。小溟界东西向,西段为西小溟界,东段为东小溟界。
二十一、井亭庙,在新河镇井享村。有东井亭路、西井亭路地名。
二十二、天仙河,在新河镇井亭村境内。又称“天赐河”。
二十三、顾阅周镇新开河镇的前身。因当地有大族顾、闵、周三姓而著称。
二十四、日新镇,在新开河镇强民村义化9组。
二十五、石路,在新开河镇东首。位于新东街北。
二十六、玉蟹桥,在新河镇西。跨南北向的第四条竖河(即海桥港)
二十八、苏家桥,在新开河镇东。名载清乾隆《崇明县志》。跨大通河。
二十九、刘筛笾,在新开河镇北。以刘姓编织筛笾而得名。
三十、黄安国墓,在永宁沙谢家镇(今属新河镇)。
三十一、钱家庙,在新河镇东,原东井亭。
三十二、匡家镇,在新河镇平南村境内
三十三、黄家楼,在新开河镇,曾经营公泰木行。
三十四、朱冠英宅,在新开河镇河西,系荒场。
三十五、朱四房宅,在新开河镇河东。
三十六、王茎九宅,俗称小举人宅,在新开河镇河东,东大街73号。
三十七、包家河沿,在新开河镇南。
三十八、有家桥,在新河镇进化村7组。位于清乾隆举人郁廷模住宅南边,跨东西向的挑皮港
三十九、兴教寺,在崇明西沙。后迁至新开河镇西。
四十、运盐河,民国《崇明县志》卷五《河渠志·水道》提及两处运粮河:“运粮河,东至庙镇北里,入盘船洪,西至望仓港,南端接日新河。运粮河,在大通河南,西起新开河,东至当沙头港。”民国24年(1935年)3月27日《新崇报》对“一区东北部运粮河”有报道:“据说该河在前清时代,常有船只往来,运送粮食,后因陆路交通,该河之功用就此减少,以致年久不开,河身淤浅,宣泄俱难,水旱交困。”
四十一、挑皮港,在新河镇境内。位于小溟界河北。
四十二、崇明烈士馆,在新开河镇。位于新河镇新开河路279号。原名新河区烈士纪念塔、烈士公园。
四十三、望海台,在新开河镇西海桥港东
四十四、博济庵,在新开河镇西。俗称井亭庙。
四十五、塔墩庙,在新河镇永丰村境内。附近原有塔墩庙桥。
四十六、海梢镇,在新河镇新民北。清雍正初成镇,有海宁寺。
四十七、积成圈,位于新河镇民主街64号的东边。俗称城门圈,
四十八、津口村,在新河镇境内。位于崇明岛南沿,靠近长江南支。今归并入三烈村
四十九、报恩桥,在新开河镇东。跨大通河。原名竹行桥。
五十、洪肚桥,在新开河镇东,跨大通河。附近有古井,供商旅饮用。
五十一、庙弄,在新开河镇河东。位于东大街中段,向北通往城隍庙(今大新中学),故名。
五十二、庙桥,在新开河镇。东西向,跨新开河。
五十三、泽露乡,在新河镇。新中国成立初,崇明行政乡名,以纪念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英烈郭泽露(家住新开河镇)。
五十四、济民河,在新开河镇东南。西起新河港口,向东北行至大通河。
五十五、黄家桥,在新开河镇西。南北向,跨杨家河。
五十六、沙沟,在新河镇民生村。位于新河镇谢家镇之西,建设镇浜镇之东。
五十七、界河,在新河镇境内,谢家镇南,俗称“界河沿”。又名老木行镇。
五十八、虾沙城隍庙,在新河镇境内的谢家镇。又名花沙神隍庙。名载清雍正《崇明县志》。1931年坍后迁址改名谢家镇观音堂,2002年迁至堡镇堡镇南路83号,改名观音庵
五十九、狗颈骨弄,在新开河镇,位于该镇河东新东街(原解放街)东,有苏家老宅(新示街34号)。
六十、曹团路,指东起新河港西至县城一段马路。
六十一、谢家镇,在新河镇新民境内。清康煕年间已形成集镇。
六十二、新开河镇,在崇明县城东。清康熙初年已成镇
六十三、新开河镇混堂,在新开河镇。
六十四、新河镇,在崇明县城东。新开河镇的简称。
六十五、新桥,在新开河镇南。又名新津桥。已坍入长江。
六十六、解放街,新开河镇东大街的竖头街。纪念1949年6月新开河镇获得解放。
六十七、沈铸九宅,在新河镇天新村境内。
六十八、范家桥,在新开河镇河东,新河大桥东边。南北向,跨大通河(今团城公路)。又名解放桥。
六十九、林家弄,在新开河镇河东。
七十、金家桥,在新开河镇北。因金姓住宅北有大桥而得名。
七十一、金家湾桥,在新河镇南。已坍入长江
七十二、赵家弄,在新开河镇。
七十三、赵家桥,在新开河镇西。南北向,跨杨家河
七十四、胡万盛桥,在新开河镇东。跨大通河。
七十五、钮家桥,在日新镇。今新河镇境内。
七十六、潘家沟头,在新开河镇西南。附近原有立群小学。
七十七、郁家庙,在新河镇天新村6组,近代曾设三贞小学。
七十八、曹家弄,在新开河镇河东
七十九、黄成相桥在建设镇境内。位于蟠龙镇东,跨南北向的东平河。
八十、龚家店,在新开河镇东。即东新镇,又名东兴镇。
八十一、龚家桥,在长安沙协兴镇西(今三星镇沈家镇西)。龚惇德建。
八十二、顾大兴位于顾大顺东,民沟东。朝西宅。在新河镇新隆村新华2组。
八十三、顾大顺,崇明日新镇(今属新河镇)顾云秋家族典当号。
八十四、顾家楼,在新开河镇河东,东大街53号,后代顾汉生,商业系统退休职工。
八十五、顾石生宅,在新开河镇以北。朝西宅,后为新民公社所在地,礼堂由中宅大厅被拆后改建,今中宅改为厂。
八十六、顾同茂店号,在新开河镇河东,东大街9号。
八十七、郭道司庙,在新开河镇南首。
八十八、秦家庙,在新河镇境内。位于原西小溟界(天仙河),三贞桥南二三里。
八十九、夏家庙,桥在新河镇境内。跨小溟界河。1958年开挖南横引河时拆除。
九十、袁明江竖河,在新开河镇北。南起小溟界,北至老岸。
九十一、袁家桥,在新河镇境内。跨运粮河。
九十二、黄猫猊镇,在新开河镇东北。
九十三、梅家庙,在仙景沙,位于新河镇新梅村。
九十四、梅家庙桥,在新河镇境内。位于周家店东,向明桥西,跨南北向的三条港。
九十五徐家桥,在原新民镇(今属新河镇)境内。跨挑皮港。
九十六、倪定得墓,在新河镇境内。位于日新镇东2里。
九十七、唐家湾,在新开河镇南。位于新河港南段。原新河粮库附近。原有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