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则北京轨道交通10号线拆除车厢部分座椅以腾出载客空间的消息,一时间被当做新鲜事而引起热议。上海读者自然联想起本地轨交是否也有这样的“拆座”打算。据周到记者了解,其实早在4年前,上海轨交16号线就采取过类似举措。而目前,上海轨交并没有再次要采用这种做法的计划。上海轨交的每一辆列车出厂前,车厢内所有设施都经过周密设计及科学配置,拆除座位会打破列车之承重平衡,必须慎之又慎。
据报道,北京轨交10号线是当地路网中客流量最大的线路,尤其是线路东段和北段,连通海淀黄庄、国贸、劲松等热点地区,每天早高峰满载率更是突破100%。
为了缓解10号线部分车站早晚高峰时段换乘客流压力,减少限流及乘客排队等候时间,最大程度提升运输能力,该线部分列车的客室座椅被拆,腾出更多空间给乘客站立,减小拥挤度。车厢内还增设腰靠设施,站在车厢内的乘客可斜靠站立在车窗处。
据悉,北京轨交10号线列车在第1、6节车厢两端各拆除了4排长座椅,中间一节车厢拆除了4排长座椅和2排3人短座椅,其他车厢未作改动。根据统计,座椅改造后全列车增加乘客站立面积约21平方米,单列车最大运输能力提升5%。如果按照每平米空间可站立6人计算,一趟车就可比以前多运走126人。
乍一看,北京地铁的做法很新鲜。其实最早采取类似做法的是上海地铁。早在2015年初,当时上海轨交16号线极为拥堵,为缓解这一现象,在早高峰时段为乘客提供宽松环境,运营方实施拆除部分车厢座椅增加载客量的做法。当时,拆除工作均在夜间列车回库后完成,只拆除每节车厢中部车门位置附近的4个双人座(共计8座),一列3节编组的16号线列车可比原先多载客30—60人。
今天,上海地铁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那次16号线一部分车厢座位的拆除,是综合权衡了16号线车型的设计载客量、运行速度、设备安全保护、动态平衡等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的实施的,“当时3节编组的16号线列车,仅拆除了每节车厢中的4个双人座。此举是经过了核算,在确保车厢承重负荷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才实施的。”
目前上海地铁工作日客流在1000万以上,部分线路也是非常拥挤,是否会再次“祭”出拆除座位以腾出空间的做法?
上海地铁今天明确表示,眼下没有这一打算。上海采用的每一列地铁列车在出厂前,都要对车厢内的所有设施进行科学配置,周密考虑到设计载客量、运行速度、设备安全保护、动态平衡等条件,而拆除座位会打破载重平衡,因此这一非常做法不会轻易实施,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到万不得已之时不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