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20项获奖及提名横扫颁奖季的“多金”电影《罗马》将于本周五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这部斩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的影片由阿方索·卡隆执导并拍摄,故事围绕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两个不同的阶级女性展开,通过极富隐喻的构图、身临其境的环境音效和令人震撼的情感打造了一部堪称极致的女性史诗。
对于影迷来说,影片上映可以说是最大的福利,因为中国是唯一大面积放映《罗马》的国家。在此之前,该片从未在影院大规模上映过,尽管最终是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部影片,但依然是目前为止该片最大放映规模。
同时,影片采用原声格式引进,不会进行中文配音,为观众带来原汁原味的视听感受。
《罗马》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风雨飘摇的墨西哥城,年轻的女佣克里奥负责照看雇主索菲亚一家,看似平静安宁的生活实则暗潮涌动。克里奥意外怀孕,而孩子的父亲却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索菲亚一家看似幸福,但丈夫却谋划着如何离家,生活的变故接踵而至,时代的沉浮变迁裹挟着每一个人不断向前……
作为“墨西哥三杰”之一,导演阿方索·卡隆曾执导过《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类之子》《地心引力》等经典作品。
此次在《罗马》的摄制过程中,他不仅担任导演,更是第一次兼任了电影的制片、编剧、摄影甚至剪辑,全方位的投入也让《罗马》更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沉睡在导演记忆中的墨西哥城。
影片可以说是阿方索·卡隆从业以来最私人化的作品,承载了一段专属于阿方索·卡隆的私密过往,它倾注了导演本人最私密而浓烈的爱意,这些特质体现在电影的片名上。
很多观众看到“罗马”第一想到的是意大利首都,但电影里的”罗马“是上世纪70年代墨西哥城里的一个中产阶级社区,它代表着阿方索·卡隆记忆中的家。除此之外,出生于墨西哥的阿方索·卡隆以西班牙语为母语,在西班牙语中爱的拼写为“Amor”,将字母倒过来则是电影片名“Roma”。看似简约的片名“罗马”,与电影一样承载了阿方索·卡隆的回忆与爱。
同时,影片中90%的场景源于阿方索·卡隆的童年回忆,他用平淡细腻的手法,还原上世纪 70年代墨西哥大革命时期人们的生存状态。
《罗马》是一封饱含深情的私人家书,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女性史诗。他用一个底层阶级女佣的眼睛来观察整个社会,展现了时代的动荡和人生的悲欢。
在这部女性史诗中,阿方索·卡隆在电影里塑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女人,女佣克里奥意外怀孕后被初恋男友抛弃,女主人索菲亚遭遇老公的背叛和离婚,影片中她们所经历的痛苦没有被过度渲染,反而显得尤为克制与平和。
正如海报上说的,“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即使来自不同阶级,无论是财富、知识还是年龄都无法让女人避免遭受伤害,女人最终都必须自我强大。
与导演以往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阿方索·卡隆还担任了《罗马》的摄影和剪辑工作,这使得影片在画面、氛围等各方面都与导演记忆中的模样毫无二致。
不同于以往的黑白电影,阿方索·卡隆采用Alexa65数字摄黑白影机拍摄,固定长镜头与推移镜头相辅相成,黑白质感的画面更生动地再现了往日的生活图景,真实而克制。
他对此解释道:“我当然是希望影片看起来像是旧日时光,但这绝不是怀旧或故意让画面造旧,所以我没用胶片拍,我不需要那些颗粒感,那种动态流畅感,就像把人带回流动的记忆中。”
在音效方面,阿方索·卡隆没有使用任何背景音乐,彻底还原了现实里的声音。熙攘的喧闹声、嘈杂的犬吠声,让人仿若置身于那个时而热闹时而冷峻的城区,让人沉浸于家庭的每一次离合悲欢所,感受那个纷扰不安的时代,真实感很强。
无论是被抛弃的女佣,还是遭遇婚变的女主人,在面对支离破碎的生活时,她们最终都找到了希望和力量。
5月10日,《罗马》将带观众造访一段阿方索·卡隆的私密记忆,旁观一个时代的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