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打假”?莫言张爱玲村上春树等一大波人都在路上


作者:孙立梅
编辑:孙立梅
时间:2019-05-08 16:10

因为近期被媒体曝光、吸引了一大批网友积极使用,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发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试用版),这两天都处于系统崩溃状态。

这一检测系统的火爆,除了网友对鲁迅其人其文的关注和对新生事物的新鲜感之外,另一重要原因,要归功于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名人名言打假”现象。

毕竟,被各种“杜撰名言”困扰的,远远不止鲁迅一个人。

杨绛、莫言、张爱玲、村上春树等一大批名人,都在“打假”路上。

先从杨绛先生说起。

2013年杨绛生日前后,“杨绛百岁感言”在网络上流行一时。且每一条都没有具体出处,对普通读者来说真假莫辨。

杨绛作品版权所属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问询过杨绛本人之后,正式在官微做过辟谣。

但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之后,同一批“杨绛语录”再次热传,尤其是这条手写体。

还是由人民文学社澄清:不管是文字内容还是笔迹,都不是出于杨绛。

热心网友后来发现,手写体出自明星井柏然。

2018年李敖去世时,为了杜绝“假冒语录”再次出现,同样拥有李敖作品版权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干脆出了一份官方版的“李敖语录”。

张爱玲是另一位被“假语录”缠身的作家。

前不久,因为某女星微博发布对张爱玲作品的心得体会,引得一大批读者批评其根本没有看过原作。

为了以正视听,“张迷客厅”出具了一份“假语录合集”。

即便是在世的名人,也常常被“假语录”弄得哭笑不得。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打着“莫言”旗号的名人名言层出不穷。

因为屡次被媒体和普通读者问及,最后正主自己站出来辟谣了。

马云也为不知何时、为何挂在自己名下的“名言”做出过澄清。

外国作家更是“假名言”的重灾区。

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属于畅销书作家的村上春树,堪称中国读者公认的“金句王”之一,当然也闹出来不少误读。

这里说一句,雷蒙德·钱德勒是村上春树本人提到过的非常欣赏的作家之一。

还有在网上特别流行的这一句。坦白说,我也没找到全文出处,欢迎读者留言。

在大多数情况下,“假名言”虽无利却也无害。但有些名人名言,尤其是在流传过程中可能被断章取义的名言,还是尽量避免为好。

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论语》之后,曾遇到一位普通读者,说自己从小被父母教育要“以德报怨”,一直认为自己不够宽容,直到了解孔子在那四个字之后还有四个字“何以报德”,瞬间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网络检索的便捷但非权威性,固然为各种“假名言”盛行提供了条件。但从主观来说,读者贪图便捷、不求甚解、拿来就用的做法,也要负很大责任。

网络时代,“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测系统”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我们希望更多的官方机构,都能够系统整理各自领域的名人名家资料,为读者提供权威的检测平台,从专业角度杜绝“假名言”。

而对读者来说,如果分不清“名人名言”的真伪,宁可不用。如果使用,注明具体出处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要做到能够注明具体出处,目前最实用的做法就是多读书,读原书,而不是网络检索。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