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感人的一幕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不知道发生了多少次。这些老人有的是新河、新民敬老院的老人,有的是新河镇三烈村的高龄、困难的老人。那么这些志愿者是从哪里来的?
这些志愿者是三烈村新红苑党建服务点的热心人。
三烈村新红苑党建服务点是2017年成立的,它是党建点、睦邻点、妇女微家、庭院课堂四点合一的一个点,就在三烈村塔南14队,负责党建点的是老党员黄兴昌和他的老婆郁瀛洲。2018年,这个党建点上的党员群众手工制作了香囊、毛衣、抱枕、拖鞋、手套、书签等送给敬老院老人,村里的高龄、留守、困难老人,留守儿童共计800多件。这个点上的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老黄夫妻俩作为党建点的负责人,也是尽心尽责,张罗材料,联系送哪些对象,有时候深更半夜了,夫妻俩还在搭档裁剪布料,为第二天的活动准备。
这对热心的夫妻,怎么会愿意退休后放弃闲适的生活,做这个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的党建点的工作呢?
话说党建点负责人,也就是老黄叔叔,他现在已经70出头了。他18岁参加工作,当时的工作单位是新河粮管所,后来到三烈村做总账会计,再后来是村长,村里一做就是40年,直到退休。老黄叔叔,性格偏内向,为人正直,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是配合郁阿姨干活是一把好手。
1951年出生的郁阿姨,年轻的时候在幼儿园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在新河羊毛衫厂工作20几年,47岁的时候,郁阿姨到上海一家外贸服装公司做她的老本行,做质量监督。到了退休年纪,公司续聘她继续工作。但是57的时候,郁阿姨被查出患了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后,她拒绝了单位的留用邀请,回到崇明,准备安心休养。郁阿姨说,人生了病以后,总会七想八想,在这种情况下,2009年,她开始投入到康协新河站的志愿者队伍里,开始参加公益活动。参加活动的经历,让她走出生病的阴霾,人开朗了,身体也好了起来。
当村里筹建党建点、睦邻点、妇女微家、庭院课堂四点合一的时候,村里书记来电征询是否可以将这个党建点放在他们家。夫妻俩意见统一,一口答应。作为老黄叔叔来讲,他是老党员,既然组织信任,他就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郁阿姨从自己生病的经历来讲,她知道,有了这样一个党建点,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能够帮助像自己一样生过病或是生活上有波折的人走出阴霾,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三烈村新红苑党建服务点成立了。
一开始,来参加活动的妇女同志先后为困难家庭儿童,村里和敬老院的五保户老人编织毛衣。后来大家想到老人们冬天手冷,就从2017年10月开始编织手套,赶在元旦前送给老人,让他们温暖过冬。2018年3月8日,市妇联来崇明调研,就来到老黄夫妻俩家里,看到来参加活动的妇女编织的爱心手套,都是自己贡献的毛线,市妇联就马上在10天之内快递了20多斤的恒源祥毛线过来,支持他们的爱心活动。
有一次,郁阿姨和志愿者到敬老院去,看到老人坐的椅子有点硬,她就想到,是否可以做点靠垫送给老人。回到点上,帮志愿者们一商量,大家都觉得蛮好,东拼西凑从家里找来一些剩余的布料,做了10来只。因为是拼凑的布料,花样、颜色、差异多,也不是最好看。郁阿姨以前是做质检工作的,看看这10来只抱枕,左看右看,总归觉得送出去不好看,诚意不够。
也巧,郁阿姨的儿子在上海华翼贸易有限公司工作,这家公司就是做服装类的。儿子耀耀周末回来,她就问儿子是否可以帮她买一些公司多下来的面料。耀耀看到爸妈弄个了党建点,退休后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也变得开心的,还可以帮助别人,他是100个支持。很快,耀耀就以员工价买到了公司剩余的面料。虽然是员工价买的来,讲讲也只有几百元,但对于都是农保退休的老黄夫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做好的第一批靠垫成品,新红苑党建点送到了新河敬老院。郁阿姨的儿子在朋友圈无意间转发了送敬老院的照片,华翼贸易公司的女老板朴粉莲知道了自己卖出去的剩余面料,党建点是用于制作成品无偿送给老人的,她表示,以后的面料统统不要钱,她也献一份爱心。就这样,华翼公司的剩余面料就陆陆续续免费送到了新红苑党建服务点。
当然,有爱心的企业还不只这一家。党建点制作第二批抱枕的时候,又遇到问题了,做第一批的时候,志愿者已经把自己家里的棉絮、旧毛线作为枕芯用得差不多了。后来,镇组织部门、工会、妇联一起帮忙寻找可以出售类似枕芯纤维的厂。功夫不负有心人,注册在新河富盛开发区的一家公司,叫上海豪永特性纤维有限公司,正好有一批流水线上多下来的纤维边角料。镇相关部门低价买了一批送到党建点,支持他们开展爱心活动,后来郁阿姨不想麻烦镇上,又自掏腰包买过两次,最近,豪永纤维公司的老板周振豪看到了朋友圈其他人发的微信,才知道郁阿姨买的纤维边角料是用于制作抱枕免费送给老人的,他打电话给郁阿姨,以后需要就来拿,不收钱。
这些都是有爱心的企业,在这里要为他们点赞!当然,也是新红苑党建的的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他们,才得到了爱心企业的支持。
党建点将志愿者的爱心,连同企业的爱心制作成一个个精美实用的物件,送给真正有的需要的人。郁阿姨用适合做衣服的面料,还做过几件棉衣送给五保户老人,面料好,郁阿姨的技术又好,其他人看到以后“眼生”(羡慕),过来说要买,郁阿姨说,爱心面料制作的成品,我们是只送不卖的,实在不好意思。因为这样子的事情,阿姨说,估计她也得罪了不少人,但是原则还是要坚守的。
新红苑党建点做这些爱心行动的时候,不晓得的情况的人还认为,花了这么多精力做的东西送出去,镇上或是村里总归补贴人工费的。其实不然,久而久之,随着参与志愿活动的人多起来,大家都知道,这都是无偿的。有几次,镇相关部门要到新红苑党建点组织活动,就问郁阿姨,活动所需的材料,让她算一笔费用,郁阿姨说:“材料都是人家爱心企业资助的,我再收你们钞票,这事情的味道就变了,不可以的。你们来搞活动,正好充实我们的志愿力量,欢迎你们来。”经常来参加活动的人当中,有失独家庭的妇女,有生过重病的人,有热心公益的人,他们在这块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快乐。作为党建点的负责人老黄夫妻,我想想也没啥特别的好处,不过,他们夫妻两讲,他们得到的快乐是钱买不到的。
现在设置在党员家里的党建点就是让广大群众有议事、学习、做公益活动的地方,也是打通了“党建最后一公里”,服务群众的好办法。现在像新红苑这样子接地气,有人气的党建点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去我们身边的党建点坐一坐,看一看,参加参加活动,我相信你会感受到不同的力量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