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61000余份,珍贵图片300余张,实物近700件,是国内外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
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远看恰似戈壁滩中的风蚀岩,面向华山路的红色外墙上隐约看到钱老微笑的面庞,眼光向前,似乎正凝视着玻璃幕墙中显现的“两弹结合”导弹,体现了“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理念。
图书馆总用地面积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陈展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
在图书馆中厅,一枚指向天空的导弹,从地下一层直刺入最高的第三层,这枚由第二炮兵部队捐献、我国60年代自主设计研制的改进型中近程弹道导弹全长约21米,是钱学森一生当中最有代表性的贡献之一,更是对我国航天科技和导弹核武器发展历史的忠实见证。
在钱学森图书馆8万余件的文献资料中以手稿居多。在“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展区,钱学森回国后起草的第一份报告的手稿《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回到祖国不到半年,就向国务院提交了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作了批示。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成为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
■ 手稿《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在“科学前沿的开拓者”展区,有钱学森涉足的主要学科领域及其时序的列表,从航空航天、流体力学、火箭技术、物理力学到教育学、文艺理论、沙草产业、城市学……钱学森宽广的学术涉猎和巨大的成就让参观者叹服。
在“人民科学家的风范”展区,有一份钱学森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的任命书;为了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钱学森在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三年之后提交辞呈,自此他的主要职务一直为副职。还有一份钱学森1963年9月7日致中科院力学所领导杨刚毅的信,在信中,钱学森主动请求调整级别工资时降低自己的工资。
在橱窗中,静静陈列着钱学森每月去当地移民局登记报到的表格、钱学森写给陈叔通表达“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的求援信等珍贵的文物,诉说着这个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的赤子情怀。
来到“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展区,仿佛到了一个书海,这里有钱学森藏书4000余册,还有数以万计钱学森自己做的剪报,很多是首次与外界见面。这些剪报都整整齐齐地粘贴在A4纸上,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内容更是包罗万象。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展馆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