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昆曲到底有多美?
5月14日, 由黄浦区文化馆、张冉昆曲艺术工作室和少山企业联合主办的“姹紫嫣红开遍,张冉与您一起走进昆曲艺术世界讲演暨海上昆旦之一脉,张冉的昆曲情缘特别展”活动,在黄浦区文化馆五楼白玉兰展厅举办。
90后优秀青年昆曲演员、海上昆旦之一脉的第三代传人张冉,通过现场讲课、演出和互动等形式,介绍“百戏之祖——昆曲”,诉说自己的昆曲情缘。
本次活动恰逢海上昆旦一代名伶昆曲传字辈代表人物朱传茗先生诞辰110周年。
作为昆曲第五代传人,张冉于2001年入梨园,2006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师承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洵澎,并受教于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华文漪,为昆曲“传字辈”著名旦行艺术家朱传茗、著名京昆艺术大师言慧珠的再传弟子。
张冉擅演《牡丹亭》《连环计》《梧桐雨》等传统昆曲剧目,在园林版《牡丹亭》中,她主演杜丽娘,共计300余场。
著名作曲家谭盾称张冉是他“合作过的最年轻的美丽的”杜丽娘的扮演者。
■青年昆曲演员张冉
与昆曲朝夕相伴的张冉是幸运的,她曾听前辈们说过,“昆曲最难的时候,台上十个人在演,台下只有三名观众。甚至演出时,剧场要锁门,因为怕观众半途溜走。”
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张冉边说边唱,让现场听众了解昆曲的历史、昆曲在中国文化与艺术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昆曲的现状、主要元素、主要行当及作品,让观众对于如何欣赏昆曲有了初步的体验和认知。
观众跟随张冉一起走进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昆曲唱段,还有她身上透出的那份对昆曲的坚持与执着。
现场还布置了活动特别展览,从昆曲历史与特色;海上昆旦之一脉——从朱传茗到张洵澎到张冉;张冉的昆曲情缘三个板块,以版面和实物展览的方式在文化馆展览空间中去引领观众去思考艺术,让昆曲走入大众的生活。
“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现场感受昆曲艺术的魅力,提升市民对传统文化美的鉴赏力;让更多人了解、喜欢和支持昆曲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黄浦区文化馆举办此次活动的初衷。
围绕“艺美黄浦,文惠生活”的主题,黄浦区文化馆搭建市民美育工作的平台,丰富市民的美育内容,将昆曲艺术直接展现在市民面前,让传统文化亲近、惠及民众。让昆曲成为市民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
据黄浦区文化馆馆长孔晓敏介绍,该馆自2017年起推出“艺术空间”公益文化讲座项目至今已有3个年头。此项目以开展市民美育工作为宗旨,致力于打造益德益智、受市民喜爱的文化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艺术空间”公益文化讲座主要包括:非遗课堂、少山讲座、思考阵营、文化驿站、守艺学堂、匠心之旅、传艺论坛、亲子学堂等活动板块。
非遗课堂的文化“午+1”和“周末非遗” 活动,先后推出了包括盘纸、钩编、茶艺、软陶、刨花贴画、风筝、面塑、柳编、盘扣、上海细拓等非遗传承体验项目。
三年多来,“艺术空间”公益文化讲座项目已收获大批粉丝,有的活动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场面,成为黄浦区颇有特色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