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存世仅两件!藏身敦煌的1500年前南朝写经,惊现嘉德春拍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19-05-15 16:49

1500年前,一卷僧侣在南方书写的佛经,被高僧千里迢迢带到敦煌,最终放进藏经洞。如今,它奇迹般地回归大众视线。

近日,“敦煌遗书”《成实论》卷二,在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预展中亮相。


■敦煌遗书《成实论》卷二   梁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比丘惠谛写本  1卷附盒 纸本 


这卷作于南梁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的佛经,据今已有1502年的历史。是全球存世的两件南朝写经之一,也是梁武帝在位时期的重要佛教记录。而此前的那件,便是当年英国汉学家斯坦因从敦煌带走的《大般涅槃经》卷十一,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书于南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

《成实论》由印度(中天竺)4世纪的佛学思想家诃梨跋摩所著,东晋时,便传于中国。它是印度佛教由小乘向大乘发展时期的重要著作,内容丰富,所以一直被人们高度重视,也就出现以讲习《成实论》为主的“成实师”。

此经抄写于南方,辗转被封藏于西北大漠的藏经洞中,今又重现世间,让人感慨造化的神奇。

■梁天监十六年(517)题记

此经有墨栏,有划界栏针孔,现存13纸,长649厘米,高25.9厘米,共抄写341行。首残尾全,卷尾有尾题、题记。题记共35字,分作三行:

梁天监十六年四月十五日,比丘惠/谛敬造《诚实论经》一部。以兹胜/业,奉福尊灵,早升仏地。

此次负责鉴定“敦煌遗书”《成实论》卷二的敦煌遗书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方广锠说,“当时虽然南北朝分裂,但人员交往依然频繁,特别是佛教僧人,本来就有游方求道的传统,就可能随身把佛典带到其他地方。如英国图书馆藏《胜鬘经疏》(公元515年作)就是在西安书写,然后由高昌僧人带到敦煌的。所以南方佛典传到北方、传到敦煌,虽然稀见,却并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敦煌地处西北,当时属于北朝,因此,现存敦煌遗书中南北朝写经卷中若有题记者,几乎都是北朝纪年。因此带有南朝纪年款的敦煌遗书寥如晨星。

此卷写经被专家论证为是现在可以确认的敦煌遗书中属于南朝写经的第二件。另一件是英国国家图书馆藏的南朝写经《大般涅盘经》。

■卷首及卷尾

字迹端庄、工整,字体介于隶书到楷书之间,单字看,结字匀整,体式茂密,棱角分明,波磔尤存(隶书)。一些捺画呈现出燕尾形态,已经比较接近成熟的楷书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发现的敦煌遗书《成实论》写本,从卷一到卷八,均为俄藏小残片,且其中恰好缺失卷二。

嘉德春拍这件长达6米多,且为目前所知,通过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件《成实论》卷二。

该卷近代已修整,接出织锦护首与拖尾,残破处有修裱。卷尾正面有“木斋/审定”朱印一方,背面有“木斋/真赏”朱印一方,两枚印章的主人均是李盛铎。

■“木斋/审定”印章

李盛铎(1859-1934),字义樵,号木斋,晚号麂嘉居士。江西德化人。历任参政院参政、农商总长、参政院议长、国政商榷会会长等职。建有“木犀轩”,藏书已数万卷。根据李盛铎自编《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记载,收藏敦煌写本共432件,享誉海内一时。


据悉,此件珍品将于2019嘉德春拍“无尽意——敦煌遗书及佛教典籍专场”,进行拍卖。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5月30日至6月1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6月2日至6月6日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