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头镇丨这个初夏,与古桥有个约会


作者:周到君
编辑:丁夏
时间:2019-05-18 11:30

还记得家乡的那一座座桥,儿时和伙伴们来回跑过不知多少次。时间苍老了我们的容颜,桥却依旧深沉如故。

航头的桥,依水而建;航头的人家,枕河而眠。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出水墨江南的清秀,朴实而恬静。

岁月历沧桑,古桥依旧在。即便踏过千千万万的桥,记忆最深的恐怕还是家乡的那一座座。尽管现在没有以前那样人来人往,有的孤独一处,长满野草,但唯一不变的,是家乡的桥在脑海中留下几许年少的回忆。

初夏的今天,带着对家乡古桥的几份思念,小航搭乘“航头镇六个一文化工程”快船,与这些带着时光印记和历史温度的航头古桥来一次亲密“约会”。

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航头镇下沙社区沈庄北街,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建。永济桥为单孔石拱桥,跨沈庄塘,桥长35米,跨度22米,净跨度7米,宽3.1米,高3.8米,两端各有22级石阶,桥孔横向有6块石板组成,纵向由7块石板加6条枕石组成。东、西两侧的南北端均有石刻桥联,内容均为“南无阿弥陀佛”。此桥历经修缮,现今完好坚固。

永济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坐在木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航头镇果园村航西57号附近东王家港,为三跨双拼石板桥。远观兴隆桥平常中藏着古朴,桥名在圆框内,旁边有几处铭文,隐约可见“民国三年”字样。

德芳桥

德芳桥位于航头镇航东村8组,清光绪十四年建造,为三跨双拼石板桥,每跨都有8米左右。桥脚上有桥联露出几个字,西侧开端分别为“德”和“芳”字。德芳桥原为老闸航港主要大桥,因闸航港改道,现桥下河已遭填埋。

长春桥

长春桥位于航头镇福善村20组(原下沙飞桥村9组),清嘉庆二(1797年)年张景贤建,民国27年(1938年)重建,为三跨双拼斜坡石板桥,桥脚三块条石并立。

徽瑞桥、徽祥桥


徽瑞桥、徽祥桥分别位于航头镇福善村2组和3组,建于民国(1933年),都为三跨双拼石板桥。相传民国癸酉年航头镇果园村富商王荣生嫁女从老家门口到新场王家花园一路上遇河建桥,接连造就六座、三座“嫁女桥”恰好坐落在福善村分别命名为:徽祥桥、徽瑞桥、徽旺桥,至今尚存徽祥桥和徽瑞桥。

缘福桥

缘福桥位于航头镇福善村2组,建于清朝,为三孔梁石桥,跨度8米,桥面宽1米,全长12米,是当时本地村民通往新场集市唯一道路。

相传,明末清初时,陈家宅出了个出家和尚,此僧法号 “缘福”,修身于普陀山法雨寺。这次来陈家宅,一是回乡探望父母,二是顺道化缘,为法雨寺修庙行善。不料,回到家乡陈家宅后,见家乡旧貌不改,水路纵横,乡民出行十分不便。出家人慈悲为怀,决定为家乡建座小桥,以方便众人行走。但因囊中化缘来的银两不济,故只能请几个石匠建座简易小石桥,取名“缘福”桥。

众安桥

众安桥位于航头镇春鹤新村128号(原下沙镇沙北村2组),是下沙老街与北街、南街的交汇处,原是一座单孔石拱古桥,现改建成一座水泥桥。

古桥,像位老者

无论是你归来还是离去

总是饱含深情地注视着你

虽然它已无力

带你去到更远的地方

却为你静静诉说它的故事


或许是在哪个慵懒的午后

或许是在哪个夕阳西下的黄昏

与古桥来一次约会

当你

独自踱步在古桥边上

看几丛青苔、几棵野草

听淙淙河水

舔尝旷远的闲适

享受那一刻难得的释然

来源:航头新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