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想象的隐居者,大多是逃避现实的失意者,惧怕与人交流,不想承担责任与压力,而真正的隐者,定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和超然物外的生命追求。
朱家角薛间村龙星便住着这样一位隐者——抱冰居士,祖籍江苏东皋,喜传统音律,醉心于国学。
每天清晨,迎着朝阳,抱冰居士就在乡间的小路上散起步来。清晨的乡间,薄雾笼罩,万物像在沉睡,亦或是滋养。他说清晨的村庄可以嗅到生命的气息,是一种纯粹的味道,没有杂乱,唯留清香。散完步后,回到自己家,便开始劈柴,生火,煮茶,做饭,快到中午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升起腾腾炊烟,他说炊烟是村庄活着的呼吸,是乡村生活最触动人心底的部分,它给人们的是人间烟火气的亲切。
吃过饭后,抱冰居士就开始抚琴,一边抚琴,一边等待着他的学生来上课。抱冰居士研习丝弦琴已有数载,师从虞山古琴大家七峰草堂主人王力刚先生。与他聊天中十句有九句是在谈论古琴,他说古时候,“琴棋书画”并称,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整体素质的体现,更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而琴居四艺之首,其地位不言而喻。古琴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因而被世人所珍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有意去培养对古琴的热爱,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有信心将这一文明传承下去,将华夏古琴文化发扬光大。抱冰居士在教学生弹琴之余,也会与学生论道,他们会谈到方块字,谈到平平仄仄,谈到天人合一,谈到种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待学生走后,抱冰居士开始打理起自己的院子,拔草、种菜。他说自己种的菜总是最好吃的,种菜有着奥妙的知识,但他乐意于探索,看着它们抽出嫩芽,焕发着绿色的生机,他会倍感欣慰。有时菜多了一个人吃不完,会提供一点给好友邻居品尝,吃过这些蔬菜了的朋友和邻居,都会发出感叹,说他种出的菜好吃,那时是满满的幸福感。
天色渐渐暗了,人们也都各自回到家中,村里一片寂静,此时的抱冰居士一个人看书、喝茶、抚琴,享受独自的宁静。
就这样每日循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作、劈柴、煮茶、做饭、抚琴。他说自己终于过上向往的田园隐居生活,一切都是那么悠闲、舒适。生活单一没有惊喜,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内心喜欢这样的生活就足够了。
隐居文化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精髓,正是有了这种文化,中华民族有了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能将其淡化、磨平,外界再凶险,而个体的内心永远是宁静的,处境再困难,也认为人生是美好的。抱冰居士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