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升小民办录取和公办验证通知的陆续发放,孩子们的去向基本明朗。与往年不同的是,不少牛娃没有去报考民办,而是直接报读对口的公办小学。民办学校的报考热,并未像之前培训机构和家长预测的那样回潮。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熊丙奇表示,今年公民同招第二年,民办热并未回潮,是在意料之中。去年第一年实行公民同招,有的家长担心不能被民办录取,影响进对口学校,直接放弃了报民办,今年家长对公民同招政策有所适应,选民办的会有所增多,但不可能回到之前民办的火热状态。
班里的大牛,为何去了公办?家长说了4个原因。
凡凡就读于徐汇区一所幼儿园,对口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实验学校,家里步行到校只需10分钟。学校口碑不错,但因为建校时间不长,在民间排名不属于“一梯队”。
凡凡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也很呵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小就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对于事物的观察与探索,经常带凡凡去看各种博物馆展览,还找了许多桌游和英语绘本。不少家长建议凡凡妈,“应该去考考民办小学”。大班的寒假,凡凡参加了一场模拟面试,测出来排名很靠前,机构老师也建议凡凡去考民办。
但凡凡妈参加了校园开放日,感受到师三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多元丰富的拓展课程,而“步行10分钟”更让她觉得是很大的优势,最终还是决定选择读对口的公办学校。
“我们两口子都是上班族,家里老人也不在身边,我又不会开车。师三就在家门口,能让孩子至少多睡半小时,睡眠足了,精神也好,尤其在小学阶段睡眠质量很重要。”凡凡妈介绍,凡凡从小睡眠习惯就不错,生活也比较有规律,只要睡的时间足够,一整天的专注力都会很好,不需要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提升学习质量。在她看来,“就近入学”是小学择校的重要原则,“孩子年龄还小,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最重要,这才是以后学习上有长足发展的前提。”
婧婧在虹口区一所幼儿园就读,对口曲阳三小。因为妈妈很重视亲子阅读,婧婧目前已经读完2000多本英语绘本,还曾获得市级讲故事比赛奖项、芭蕾幼儿组奖项。在同学家长看来,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牛”。
许多家长觉得,婧婧考民办小学问题不大,但婧婧妈却选择读对口的公办小学。
原来,婧婧妈已经向身边许多朋友作了调查,“公办小学低年级的作业真心不多,书写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完成了,回家基本上就是读一读背一背,语文有个生词默写,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就能搞定了。周末一张语文卷子,一张数学卷子,拖拉一点的孩子两小时也能做完了”。
如此一来,放学后的时间其实就很充裕。而婧婧是个喜欢自己动脑筋思考、能长时间专注的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特别有主动探索的兴趣。在婧婧妈看来,这样的宽松氛围,正好可以根据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和需要加强的环节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不用担心校内作业挤占太多课外时间。“其实,只要帮孩子从小养成专注、效率高、善于自学、自律的学习习惯,公办的宽松氛围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记者发现,今年不少选择公办的学生家长都有一个共识:对于有规划有执行力的家长来说,公办宽松的作业环境更有利于自主培养,但前提是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选择适合孩子的资源。
不少选择对口公办的家长,还有一个共同的理由:公民同招后,牛娃“回流”了,这也提升了公办生源。学习的“圈子”好了,老师教得更带劲,整体学习质量也更好。
一位对口闵行区实验小学的家长就表示:“前几年很多优秀的孩子都会先去考七宝外国语小学或者协和双语学校,被民办刷下来的孩子再去读公办。但去年首届公民同招后,我们小区里好几个很不错的孩子都放弃了民办,直接读闵实验了,生源好了,班上的学习氛围也会更好,老师教起来可能也会更带劲,教育质量整体上升。”
记者发现,去年首届"公民同招”实施后,不少牛娃留在公办,这也给了下一届家长以信心。一位今年幼升小选择公办的家长就表示,“大牛的家长并不一定是鸡血家长,相反,他们懂得选择适合孩子、性价比高的教育资源,这也给后来人以很好的借鉴。”另一位家长在一则热门网帖下留言:“从去年开始,各小学因为好与不好生源分散,越来越趋向于重新洗牌。”
这几年连续举行的公办中小学校园开放日,也让越来越多家长走进校园,亲身体验公办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不少家长感慨,“公办的课程一点都不弱”。
比如,今年的校园开放日上,徐汇区高安路一小就以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彩高一欢乐游”,让孩子和家长们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镖”行天下、神奇乐高、创意七巧板、巧搭高塔、AR体验、音乐猜猜猜、环保小达人、开心小屋、玩转篮球……高安路一小开设了十几门有趣的活动,还贴心地配备了校园的平面图,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自己按图索骥寻找活动教室,体验寓教于乐的“七彩课程”。在“环保小达人”环节,孩子和家长们都兴致勃勃地玩起了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了环保知识。
有家长感慨,“优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是理性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盲目跟风,其实不管是公办或是民办,重点都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拥有主动探索的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家长平和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长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