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长江之滨,占地55公顷的原上海港第十四装卸区码头,如今有了一个新名字——“上海长滩”。
5月23日,周到君前往“上海长滩”,探访了已经成型的长滩坡地、瀑布、滨江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滨江公共空间。它正在从一座普通的工业码头变身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滨江空间,给工业风的宝山带来生态绿色。
一座看似寻常的工业码头,拥有什么样的变身可能?周到君了解到,上海港第十四装卸区主动适应港口发展的趋势,在盈利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利用上港集团的综合实力,对“上海港十四区”进行整体转型,产业升级。
在分析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德国汉堡新城等建设案例的基础上,宝山结合上海的社会形态、特点、特色,对今日的“上海长滩”进行规划定位,即:生态绿色、商业商务、休闲居住、邮轮产业、综合配套服务的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新生活方式的示范区。
据介绍,“上海长滩”的规划面积是德国汉堡新城的61.6%,比伦敦金丝雀码头雏形规划大一倍。其公共绿化规划面积约28公顷,目前已实施建设的公共绿化面积约18公顷,由瀑布、坡地和滨江公园所组成,并在规划中为未来的游船、游艇产业发展留下了明确的想象空间。
预计到2021年底,“上海长滩”将完成它的变身。届时,人们不仅可以在绿草茵茵的公园里嬉戏,在1.8公里长的滨江步道上漫步,也可以在崭新的滨江小区里入住,或者在视野开阔的滨江办公楼里上班。这里不仅将拥有电影院、溜冰场,还会有两座世界水准的水晶音乐厅。老码头的明天,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