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就是夏天


作者:顾筝
编辑:韩小妮
时间:2019-05-24 17:22


说起来是有点特别的。

糟货技术含量不高,却常常会在一些重要聚餐时出现。

它的口味清淡,不浓油赤酱,不麻辣鲜爽,却能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味蕾记忆中。




虽然说糟货是初夏和春节的味道,但现在想吃,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

五一放假前一天,老人和饭店一楼的冷菜柜台排起了长队。糟带鱼的需求量很大,楼上的厨房赶着供货。



■每到放假前,口味独特的糟货在冷菜柜台颇受欢迎。


“长假前一两天肯定卖很好,很多东西都会卖断档。”倪兰生介绍说。

冷菜间的师傅早上五六点就上班了,而随着天气变热,早班师傅上班的时间会再次提早。

“随着温度一天天升高,营业额也会逐渐提高。”

邵万生现在则严格按时令卖糟货。每年5月中下旬,糟货上市。

“我们有个糟醉节,5月开始卖糟货,卖到11月份左右,蟹上市了,开始卖醉蟹。”

邵万生的糟货不再是过去那种用香糟糟的了,而是糟卤糟的熟食。

“我们卖这种糟货的年数也不短了,熟食糟货的特点是,浸了糟卤后,这个食材要脆脆的,要有咬头,不能是酥酥糯糯的感觉。”



■熟食糟货的特点是脆脆的、有咬头。/画面取自《淘最上海》 由受访者邵万生提供


这正是上海人吃糟货的门道。

古人有云:“入口之物,皆可糟之”。

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食材丰富,糟货品种变得多种多样,田螺、蛏子、蛤蜊、基围虾,素鸡、茭白、花生……只要你想得到,什么都可以糟。

对上海人来说,排列在糟货喜好榜前几位的并没有太大变化:糟鸡、糟鸡爪、糟门腔、糟猪肚……咬上去有脆口感的糟鸭舌也有很多拥趸。




说起来是有点特别的。糟货是一件制作起来再简单不过的食物,当上海人在闷热潮湿的夏天不想开油锅做饭菜时,会糟点糟货吃吃。

它的技术含量不高,却常常会在一些重要聚餐时出现。

它的口味清淡,不浓油赤酱,不麻辣鲜爽,却能长久地停留在人们的味蕾记忆中。

或许这就像苏州美食家陆文夫所讲的:

“糟货之味比酒更醇厚,比酱更清淡,是一种阅尽沧桑后的淡泊,同时又自然地带有一种老于世故的深沉回味。”



■糟货为江浙一带的食物,比如糟蛋是平湖特产。


“老话说,裁缝师傅掉纽襻,木匠师傅烂凳脚。老婆常说:说说么你是厨师,在家从不见你做饭的。”倪兰生笑着说起妻子的抱怨。

不过家里做糟货时,是他出马的。即使到现在,他还是不喜欢买现成糟卤,欢喜自己吊糟。

“可能是嘴巴吃刁了吧。”天热前,过年前,他都会吊好糟,灌瓶子里冷藏好,用来糟各种食材。

而朱国伟每到春节,还是会拿出用香糟糟鸡的手艺。“家里年纪大的欢喜吃,就弄点。做好一星期后拿出来,香气扑鼻。”

孙博学会做糟货后,有一年圣诞派对上就让糟的猪手、凤爪、门腔、毛豆去亮了个相。几个老上海吃得津津有味,还一起回忆起小辰光的糟钵头。

娄圣莹记得,有一年,她和同在澳洲的表姐一起回家。家庭聚餐时,奶奶做了一大盆糟货。“她觉得家庭成员到得比较齐,做出来一起吃吃。”

前段时间,徐勇敢的妻子突然想起来一件事:“你说,糟卤能不能带上飞机啊?要么下次让女儿带几瓶去?做起来老便当的,他们可以自己做来吃吃。”

看来,这糟货又要在德国被安利给非包邮区的人们了。






- END -


写稿子:顾 筝/ 编稿子:韩小妮/

拍照片:杨 眉 顾 筝 张 益/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刘 真/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