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热起来了,上海人家的饭桌上会多一种菜肴——糟货。
“入口之物,皆可糟之”,所以它的品种很丰富:糟鸡爪、糟门腔、糟带鱼、糟毛豆……
糟货和闷热、啤酒相配,相信在大多数上海小囡的记忆里,都有父亲咪着啤酒吃糟货的画面。
但是走出上海,走出包邮区,却有很多人会诧异:糟货是什么?
一
什么是上海初夏的味道?
在美食作家沈宏非看来,有权宣布上海进入夏天的,除了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播出的那一把男声或女声,还包括飘在街头巷尾的三种味道:
黄瓜漏虾,冷面,以及糟货——从钵斗里溢出的酒香。
■对上海人来说,“入口之物,皆可糟之”。
这个初夏,娄圣莹从悉尼回到上海。
两年没归家,在一次家庭聚餐上,她一边从糟钵斗里夹着糟毛豆,一边和早年就移民加拿大的亲戚聊起了糟货。
亲戚给她这个80后普及了糟货的历史:“现在可以买现成的糟卤。以前是用那种像腌皮蛋一样的颗粒,自己来加料过滤的,叫吊糟。”
“上海天气潮湿又热,人没食欲,就拿荤菜的边角料来糟。高级点的糟猪肚、猪耳朵,什么都好糟。”
娄圣莹庆幸现在有了现成的糟卤。
2012年她在布里斯班工作,和一个来自深圳的女孩合租。
有一次,她买了一只鸡,觉得鸡肉多而无味,就跑去中国超市买了一瓶糟卤。
“我在糟卤里加了点高汤,把鸡肉扔进去,这是我第一次做糟货,没想到效果很好。”
■糟鸡是一道典型的糟货/画面取自《淘最上海》 由受访者邵万生提供
娄圣莹请室友一同品尝她的糟货“处女作”。室友从来没吃过这种菜,抱着尝试的心态吃了一口,觉得很好吃。
“我后来把糟卤安利给了很多非包邮区的人。”娄圣莹得意地说。
现在国外的中国超市几乎能买到中国的一切,但早期的上海游子,只能“念糟兴叹”。
■上海人所熟知的糟货,出了包邮区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了。
1990年代初,孙博刚到加拿大。每到夏季,他就会想起上海的糟货。可到几间中国超市寻找,店员对他所描述的糟卤一无所知。
当时在国外开中国超市的大多是广东、福建等中国南方地区的移民。糟货却是一个出了包邮区就不被人所熟知的食物。
孙博把这一段关于糟货的故事写成散文,发表在2018年的《文汇报》上。在他看来,糟货里有一种叫做“乡愁”的味道。
二
徐勇敢却觉得糟货是春节的味道。
今年过年前,妻子让他去邵万生买瓶糟卤来。
逢春节必糟。在德国生活的女儿女婿回来,一大桌子菜中糟货算冷盆。
女婿是德国人,有骨头的东西不吃,但糟猪肚、门腔还是爱吃的。
■在徐勇敢(右)家,糟货冷盘是春节必备的一道菜。
徐勇敢觉得妻子在糟货上的好手艺是受丈母娘影响。丈母娘是绍兴人,最欢喜做糟鸡,而让徐勇敢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那道糟门腔。
三十多年前,年轻小伙徐勇敢在脚踏车后座上绑上一只火腿,在车把上挂了两瓶老酒。
“火腿是机关枪,老酒是手榴弹,那时行(流行)这些。”他晃晃悠悠地从福州路骑到虬江路,作为“毛脚”(未来的女婿)第一次上门去了。
丈母娘做了一桌菜,其中就有一道糟门腔。
■糟门腔曾经是一道上台面的菜/画面取自《淘最上海》 由受访者邵万生提供
“上海不像北方,在北方,猪内脏被当成下水,不算是上台面的食物。”
“而在当时的上海,猪肚、猪肝、门腔会放在过年时吃,算是道好菜,丈母娘把我当贵客了。”
这道糟门腔,味道怎么样?
“那时哪顾得上吃啊,心里抖抖豁豁,不是要品尝菜的味道,而是要品尝丈母娘嘴里说出的话的味道。”
徐勇敢算是顺利过关,等到正式成为女婿之后,他发现,但凡是过年或家人团聚,丈母娘总会做糟门腔。
“后来就一直吃,味道真的很好,吃起来有股脆劲。”
春节吃糟货并不是徐勇敢家的特殊传统。邵万生糟醉柜台的营业员尤珏珍说,一到春节,买糟卤的人特别多,一天要卖几十箱。
邵万生创始之时就主打宁绍口味,没有跑出包邮区,所以糟醉柜台一直是其特色。
■糟醉柜台向来是邵万生的特色
不过邵万生早期售卖的糟货并不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品类。
“那时糟货品种很多,糟青鱼、糟鲥鱼、糟鲞鱼、糟鸡……和现在不同,那时都是生的,煮熟后才能吃。”邵万生糟醉工艺掌门人朱国伟介绍。
他特别提到了糟鸡:“用纱布把鸡包住,外面用香糟像包糍饭团一样地把它包住,放进钵斗。制作的时候,手上身上都是香味,三四天都跑不掉。”
“那时我们前店后工厂,工场间里开盖拿出糟鸡时,门口的顾客就能闻到香味。”
“好奇的顾客会跑进来问:啥东西,噶香?懂经的直接就会说:哦,糟鸡出来了,买点。”
我也亲身体会了这股香味。当我在老人和饭店采访糟货老法师倪兰生的时候,他拿出了一包香糟放在桌上。
包装上破了一个小口子,于是在采访的过程中,一直有一股香味缕缕地飘入我的鼻子。
■在老人和,冷菜熟食柜台的糟货种类不少。
这香糟就是娄圣莹的长辈所说的像腌皮蛋一样的颗粒。老大同香糟传承人王浩秋曾在采访中介绍过香糟的制作工艺:
在酿制黄酒后剩下的酒糟内加入重要香料配味,经过三勾三翻充分拌匀后,装进瓮内压实,经封陈一段时间后,香味浓郁,即为香糟。
在没有现成糟卤卖的年代,“吃货”们就得费劲自己吊糟。现在老人和还是自己吊糟的。倪兰生介绍了吊糟的程序:
先把黄酒和香糟按比例融合,再加入调料、香料、素菜料调味,浸24小时之后,使糟渣下沉,撇取上面的卤汁,再用纱布过滤即成。
■老法师倪兰生正在演示吊糟的过程
所以说糟货只在包邮区流行,也是有其道理的。
因为江浙一带自古为稻米产地,也是黄酒的故乡。除了众多的酒厂作坊造酒以外,民间农户都有酿米酒的习惯。
酒多了,酒糟也自然多。有了酒糟这原材料,才能做成香糟、糟卤,才能让人们的饭桌上多了糟货这一道菜。
- END -
写稿子:顾 筝/ 编稿子:韩小妮/
拍照片:杨 眉 顾 筝 张 益/
画图画:二 黑/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刘 真/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