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过零丁洋》《钱塘湖春行》
◆一位文人非常喜欢梅花,自称“梅妻鹤子”,他是谁?
◆《水浒传》和《红楼梦》中以下大雪为背景的著名章回是?
别以为这是哪场学生面谈或考试现场,这次站在舞台上答题的人有些特殊——他们是来自全上海各区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在专家评委和观众的见证下重重“闯关”,争夺“语文教学之星”的称号!昨天,2019年度语文教育高端论坛暨“中文自修杯”第12届上海市语文大讲堂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最终,有10位教师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来看看有你的老师吗?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赛的论文环节教师们关注当下热点“整本书阅读”,我们也特别邀请文来中学、建平远翔学校的两位“语文教学之星”给学生们支招,究竟应该怎样阅读。
昨天,由上海各区选送的18位教龄在10年以下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济济一堂,通过教学录像、论文撰写、教案设计、板书设计、作文批改、问答题和选答题来争夺“语文教学之星”的荣誉。
语文大讲堂每年初中、高中轮换,今年轮到初中青年语文教师的评选。这是一场代表全上海青年语文教师最高水平的比赛!
经过专家论证的赛题,对教师选手的考验可不小,青年教师们“脑洞大开”从容应答。现场的一些题目涉及到与老师们实际教学密切相关的场景,或者当下具有争议性的教育观点。比如: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插嘴生’,他们大多不受老师喜欢,因为插嘴可能扰乱课堂秩序,打断教师思路,甚至不乏为了哗众取宠,搞怪出风头,你如果遇到这样的学生,会怎么办?
上海初中学生中,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最有趣的;然而,却同样有70%的学生认为,语文课的作业是所有作业中最枯燥乏味的,你觉得产生这种反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让学生觉得语文作业不枯燥乏味?
本届大讲堂还增设了吟诵古诗词的环节,每当背诵题目一揭晓,观众席上“燃点”不断,青年教师的亲友团们大约都在为选手捏把汗。可台上的青年教师们大多稳扎稳打,吟诵起《望岳》《钱塘湖春行》《题破山寺后禅院》《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或铿锵有力,或行云流水,现场掌声阵阵。
经过激烈的比拼,有10位教师获得了“2019年度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来看看有你认识的老师吗?
文来中学 冯晓彦
东方中学 张经暐
建平实验中学 陆徐韵
曹杨二中附属学校 李小凡
干巷学校 蔡银芳
建平远翔学校 毛懿茵
上实附属东滩学校 施佳炜
汇贤中学 陶烨
南翔中学 孟渊
三新学校 施媛媛
还有8位教师获得了“第12届上海市语文大讲堂优秀选手奖”。
(排名不分先后)
民办扬波中学 王晶
西南位育中学 芦薇
延安初级中学 张仁
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 胡乐超
乐之中学 顾毓敏
三门中学 高原
江湾初级中学 唐业弘
兴业中学 龚令燕
语文大讲堂已经举办了12年,旨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主办方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教授说:“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老师?他们必须是‘能讲课、肯研究、懂写作、会阅读、爱思想、有积累’的。”上海市语文大讲堂正是从这6个方面来检测老师的专业素养的。
图 / 视觉中国
随着部编版教材在各年级逐步推进,教材中倡导的“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读名著、整本书都要读,这也让名著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呼应热点,“整本书阅读”这个话题成了此届语文大讲堂论文撰写环节的主题,青年教师们对此各抒己见。
小编也特别在大讲堂后采访了获得十大语文教学之星的两位老师,聊一聊她们对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都有哪些方法,初中生读名著名作,究竟应该怎样读?
获得“2019年度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文来中学的冯晓彦老师,在论文撰写环节凭借《比较阅读指引下的三级进阶——<呼兰河传>整本书的阅读实践举隅》获得全场最高分。她也凭借总分460.4分遥遥领先其他选手,摘得桂冠。
那么,她所在的文来中学是怎样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呢?
在文来中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已经在今年读了《童年》《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以阅读笔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评价和疑问;在读过作品后,同学们以话剧、手工报、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现各自的阅读收获,过程中老师加以指导,同学们就能对整本书的架构和内容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冯晓彦老师说,部编版教材中对每种书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都有相应指导,学生可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选取其中的方法:
比如《傅雷家书》推荐运用选择性阅读,因为是书信类作品,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自己想探究的主题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阅读。
再比如《西游记》,可以精读和跳读相结合,学生感觉有意思的、描写精彩的段落,如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片段可以精读,而有些大段描写的古诗词就可以跳读,提高阅读速度。
读《骆驼祥子》,学生可以学习圈划和批注,在体会深的地方或有疑难的地方作圈划,批注则可以分成内容提要类、鉴赏类、联想补充类等,这些都值得尝试。
再比如学习用思维导图来给《鲁滨逊漂流记》梳理故事情节,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通读文本。
这些方法都可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用到。另外,不同类型的作品如小说、散文集、纪实类作品等适用的方法也不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加以实践。
另一位“2019年度上海十大语文教学之星”、来自上海民办建平远翔学校的毛懿茵老师介绍:
在建平远翔学校,整本书阅读一直在坚持。每学期初,语文教研组都会结合教材,兼顾经典性、全面性和可读性精心为学生制作书单。例如,在六年级下的书单中,既有教材指定的像《鲁冰逊漂流记》这样的经典外国小说,也有像《我的妈妈是精灵》这样的中国当代小说,还有如蔡志忠经典漫画这类可读性非常强的书,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喜欢读书,把阅读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方式也有很多,常见的如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阅读小报、思维导图等等。更多的时候会根据文本和学生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方式,例如阅读剧本,让学生自己挑选片段,排演话剧;阅读诗歌,年级中开展诗歌朗诵会;阅读科幻小说,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等等。
毛懿茵老师也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方法给予指导:
“我认为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兴趣。我一直觉得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性情不同,读书的方法自然也会不同。不过,可能我们最初喜欢上阅读,就是机缘巧合遇上了一本合胃口的书。读完了觉得意犹未尽,就去找更多合胃口的书来读,渐渐地就有了读书的兴趣。因为有了兴趣,所以一本书我们会反复读,即使内容已经烂熟于心,还是会隔一段时间就拿来读一读,过过瘾。读着读着,我们可能就会不自觉地运用起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阅读,渐渐地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当我们去读那些不合胃口书的时候,似乎也能从中找到乐趣了。归根到底,能够自由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幸福。”
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中文自修》编辑部主办,并特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担任指导单位。活动吸引了将近500名全上海各区的语文老师及语文学习爱好者前来观摩。
当天上午还举行了语文教育高端论坛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的评价专家叶丽新博士作了《“核心素养”语境下,语文教育评价的“系统”发展》的主题演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大为作了《知识与能力——语文教学绕不开的话题》的精彩报告。
大讲堂现场,老师们回答的题目不仅仅有主观题和背诵题,还牵涉到很多名著知识,一起来自测下,下面这些题,你都能答对吗?
1.八年级(上)第27课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里面有个吝啬鬼,请说出他以及莫里哀笔下另一个和他齐名的吝啬鬼的名字。
2.教材中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包括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请说出另外两个“一”是什么?
3.中国古代哪部小说是以“女娲补天”的传说为开头的?
4.九年级(上)第31课《范进中举》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请问《儒林外史》中作为正面形象来写的,敢于携妻游山饮酒的读书人是谁?他赞赏的女性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