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现象多如牛毛,我和朋友开玩笑说,我已经准备秋菊打官司了,不然以后还有什么设计师敢站出来。而且,我还得准备对付抄袭者的老花样——不断地倒打一耙。"超模兼设计师吕燕,在谈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时,苦笑地说道。
5月23日,在“上海时装周助力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推进会”上,吕燕( comme moi 品牌)和王汁( uma wang 品牌)这两位设计师,就时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展开了一番热烈讨论。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上海报业集团和东方国际集团联合主办、新闻晨报周到和上海纺织时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如今在时尚界,侵权、抄袭象一点儿也不稀奇。
譬如,因为淘宝店铺上架的两款新品与参展设计高度相似,设计师支晨就对网红博主雪梨提出抗议。雪梨 18 春夏系列与 TUBE Showroom 展示的 i-am-chen 高度相似。设计师品牌 Roaringwild 也指出,海澜之家旗下快时尚品牌黑鲸 HLAJEANS 的 2019 年新款,与 Roaringwild 2018 年旧款高度相似。
前不久,吕燕曾发微博和朋友圈表示,某大品牌抄袭其作品,为了证明自己,她还标明了所有被抄袭作品发表的时间节点。
uma wang 的创始人王汁,比吕燕早入行几年,曾设计了一款鞋子,是芭蕾舞鞋样式。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出现了许多仿品,价格与正品相差十几倍。
据 uma(王汁) 回忆,有一次最“神速”的抄袭,产品仅推出 10 天,淘宝上就能买到假货,连细节图都照抄。
对于设计师而言,从品牌、款式到面料,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抄袭情况。多数年轻设计师总是有苦说不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财力付诸法律诉讼,且这一过程费时长,耗精力。
吕燕说:“设计师的工作核心是创作,精力应放在怎么在每一季时装周推出更好的作品、更好的show(秀),哪有那么多精力和抄袭者耗?”
许多设计师无奈地表示,不要怕被人抄袭,至少这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肯定。
吕燕发微博指出抄袭后,事情并未结束。这家被指抄袭的企业,立即发声明称,吕燕是不正当竞争,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1000万元。
面对如此回应,吕燕非常错愕:“每个人都会犯错,大企业也一样,但你不能倒打一耙,还跟人要钱,这已经超出底线了。”
不过,像吕燕这样,能勇敢站出来发声的设计师还是少数。她也坦言,要不是碰上这件事,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保护自己。
其实,许多初入行的年轻设计师,的确存在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指导学生参展上海时装周多年的马兰戈尼学院设计师 Yung Ning Kang 表示:
设计师还是要好好保护自己,否则涉嫌商业利益和知识产权问题,可能会很吃亏。
抄袭和被抄袭就像一对冤家,令所有服装设计师头大。uma 表示,她在开发一款面料时,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包括花色、图案的使用权限。她会让助手查图案的设计时间,超过60年的图案属于公共资源。但还是难免会碰上找不到的时候。于是,她对助手说:“没关系,先用着,等他们来找我们。”
uma 的做法,也算是为设计界做了一个榜样。正如她说的那样:“给自己和团队设一个知识产权的门槛,每个产业链都必须有这个意识。”
吕燕、uma 不是设计界的后起之秀,她们都在业内摸爬滚打了好些年。她们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而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
“这些年来,一些本土设计师创意井喷式爆发,他们非常年轻、非常简单、非常有创意,同时他们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也非常差。一些商标只是一个名字,还未注册,就出现很多抄版、抄款。包括抄袭表现形式、玩文字游戏、抄新闻稿、抄面料。“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无不痛心地说道。
创意是设计的原动力,如果抄袭问题持续发展,那么平台价值就会随之丧失。
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商标协会会长樊芸提出建议,上海可以率先打造一个“失信人”名单,不能让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对这一建议,吕燕和uma都拍手称道。
uma 也一直深信,抄袭这一不良行为是暂时的。她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设计师的创作,就像小时候临摹毛笔字,刚开始上面会垫层纸,但慢慢会撤掉这张纸。她期望:
设计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风格。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有很多风格可以走,有太多灵感可以找。设计师一定要凭自己的智慧,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