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艺节晨艺录|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讲述下乡故事,更展现时代精神


作者:殷茵
编辑:殷茵
时间:2019-05-27 16:35

“一棵大槐树,记住乡愁,记住村魂。一个好干部,积聚能量,凝聚人心。”

5月28日、29日,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将在上海大剧院大剧场亮相,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六届“文华奖”。

这部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取材于现实生活,是一位“第一书记”扶贫济困感人故事的缩影。

聚焦精准扶贫

《马向阳下乡记》根据同名热播的电视剧改编,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讲述了主人公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到偏僻乡村大槐树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该剧由黄定山担任总导演,廉海平担任编剧,臧云飞作曲,任安编曲。从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脚踏实地,深入乡村,挖掘最为鲜活、最接地气的生活样态。

“我们必须与工作在第一线的第一书记、正在走向脱贫致富的乡亲们一起生活。”编剧代路介绍,他与廉海平一起,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创作,改了十余稿。最终,《马向阳下乡记》的剧本从全国一百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入选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

从剧本撰写到舞台呈现,主创们不断碰撞,推动《马向阳下乡记》在打磨精品的道路上前行。黄定山表示:“《马向阳下乡记》不仅仅写马向阳下乡,也不光光聚焦山东农村,而是要展现这个时代的精神。”

臧云飞坚持到青岛本地作曲,“在当地找灵感”,音乐的主题要有山东风格,还要有青岛元素,更要是中国民族歌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走进百姓身边

《马向阳下乡记》“走南闯北”全国巡演,接受了不同地区观众的“验收”,虽然有地域文化差别,但是观众的掌声都同样是热烈的。黄定山强调,剧中所有的关注和创作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观众的口碑是对这部戏最大的考验”,黄定山说。

自2017年8月首演以来,《马向阳下乡记》作为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在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等重要舞台熠熠生辉。

民族歌剧不仅要在大舞台上闪耀,更应该演到老百姓身边。

2017年10月,青岛市文化扶贫巡演启动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南镇藏马山扶贫示范点举行,《马向阳下乡记》就在露天广场开始了第一场扶贫演出。丑角儿“梁会计”的插科打诨,四个“嚼舌根”农村大嫂的言谈举止,马向阳唱词中蕴含着的村民脱贫致富的心声……不仅让甚少接触歌剧的观众们听懂了,而且还“意会”了。


图片:何雯亚、受访者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