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硬核”科技改变世界,中国技术创业者的春天已来!


作者:吴正彬
编辑:吴正彬
时间:2019-05-28 22:56

5月25日,2019 “创”变未来,善“技”者行——第十二届浦江创新论坛之创业者论坛在上海科技馆圆满举行。本次创业者论坛,吸引了政府代表、海内外投资界代表、技术领域的专家大咖、创业者代表等近400余人参加,大家就技术产业、技术创业者、技术创新链等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和圆桌讨论。

■视频:2019浦江创新论坛之创业者论坛现场

在这个科技和思想交汇的平台,各位专家大咖们纷纷抛出自己的观点:技术创新永远比模式创新会走得更远,科技成果转化要切实打通人才、技术、资本和服务,硬科技创业要善于洞见新规律、抓住新机会、适应新环境……同时,多位技术创业者也结合自身经历,畅谈了有关技术创业的方方面面。

“硬科技是骨骼”

“硬科技是骨骼,实体经济是肌肉,虚拟经济是脂肪,金融是血液。如果一个国家把金融都流向了脂肪,就会变成一个虚胖的大胖子,很容易被人一拳打倒。”谈到硬科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光学博士、“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的这段话掷地有声。

在米磊看来,硬科技是需要长期投入、长期积累、可形成自主原创的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引领性、基石性,对于一国之经济发展有根本的推动力。中国经济应当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避免经济“虚胖”,未来中国经济应让科技的含量越来越高。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理事长朱克江也表示,模式创新多于技术创新的倾向必须得到重视,虽然模式创新能快速获得很多红利,但单纯的模式创新终将凸显局限。

“创新创造价值,所有红利本质上都来自于技术。技术创新或许也需要模式创新打开市场,但趋势表明,技术创新永远比模式创新会走得更远。” 朱克江这样说。

论坛上,不少专家大咖都对“硬科技”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大家都认同,硬科技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中国现在要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高度重视“硬科技”的创新,要避免“急功功利”和“目光短浅”。

据了解,除了打造硬科技的产业工地外,诸如上海在内的很多地区也在打造硬科技的创业生态。借助产业工地和创业生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实实在在推进硬科技的不断发展。

技术创业要沉心静气,发扬“工匠精神”

对于技术创业者而言,如何才能在技术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论坛上,不少专家大咖都提到了“工匠精神”这个词。

有专家认为,现在非常需要倡导一种硬科技的精神和硬科技的志气:“我们需要有一种把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到极致的信念,不一定要做到规模很大,但一定要努力做到最好。哪怕是做一颗螺丝钉,也应该抱着‘做到世界第一’的野心,这才是我们应该鼓励的精神。”

还有专家表示,技术创业者应当秉持创新的价值本源操守,克服市场诱惑,沉心静气做技术。只有先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打造好,才能为行业和国家创造更多经得起考验的财富。

在发扬“工匠精神”方面,作为一名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业者,盛美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晖也深有感悟。他在论坛上表示,硬科技创业十分不易,需要埋头苦干钻研最先进的技术,因为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造就强大的企业。

“未来,我们将继续面向全球,在台湾、欧洲、日本继续设立研究院,用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将我们建成一家全世界知名的、领先的设备公司,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盛美力量。”王晖说。

据了解,王晖博士回国创业十三年以来,已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全球技术领先的SAPS和TEBO兆声波清洗技术,解决了兆声波技术在集成电路单片清洗设备上应用的世界难题,引领该领域技术发展。

如今,盛美已成为国内清洗设备龙头企业,拓展电镀和先进封装湿法设备产品线,并成功于201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家赴美上市的半导体设备公司。

技术创业需持续锻造企业的核心力量

围绕“技术创业”这个关键词,作为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赵伟时也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据了解,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极清图像获取、处理和应用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公司核心研发团队都拥有博士学位,在数字摄影机和图像处理领域内有二十年以上的研发经验。

三年前,当大家都在谈论高清技术的时候,赵伟时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做超高清视频的潜在机会,毅然从一家外企高管职位辞职,带领团队扎进了4K超高清影视获取、显示、存储技术的研发。2018年,他又看到8K是一个新的方向,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做8K。

如今,赵伟时团队的相关技术已经得到了工信部的测试报告,目前在中国是唯一。

“所有的系统、硬件、算法和外观设计等都是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去年12月,因为5G技术的革新,我们又把8K25帧、30帧的速度,通过一种超前的编解码技术,在5G模块上线打通了,这个技术也是比较超前的。”

一谈到技术创新和优势,赵伟时如数家珍。然而这一切都源于在创业过程中,整个团队对技术研发的执着以及持续多年的投入。因为梦想、专业和坚持,不断积淀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把技术从实验室解放出来

潜心钻研核心技术,这对于技术创业者而言的确非常关键。而在拥有了核心技术后,如果不能将这个核心技术实现转化,“就等于接力赛跑到中途掉棒了,前面跑得再好也没用。”专家这样比喻到。

对于如何帮助技术走出实验室,米磊在演讲时表示:“我们要深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人才、技术、资本、服务……这些都打通了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生态。我们需要清晰的政策引导,需要完善的转化机制,需要专业的孵化服务。”

在技术创业领域,上海卫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算是一个“新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赋能AI+文化领域的人工智能算法公司,目标是用全新的、简单易用的AI产品,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

论坛开始前,公司CEO蔡天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现场演示了他们的产品,一款叫做“马卡龙玩图”的智能APP——据介绍,该APP目前已拥有3000万用户。蔡天懿用手机现场拍了一张合影,然后通过APP,就可以轻松地把合影中的人抠出来任意移动,最终完成智能P图。

蔡天懿介绍道,他们公司的算法原理来自其CTO 赵维杰,赵维杰一直专注于类脑计算与概念表示理论的研究,并最终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高门槛的核心算法。不过,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并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很多努力,也需要很多支持。

“以前我很少看到企业的创始人是教授或大学老师,但现在可以看到很多。为什么呢?我认为是政策、服务等都变得更好了。比如,现在有很多专注于创业服务的孵化器,就确实在帮助技术走出实验室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蔡天懿说。

正如蔡天懿所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越来越好的政策、服务、平台等,让技术创业者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

要为技术创业者搭好“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创业者论坛的受邀嘉宾中,有好几位都来自“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优秀获奖企业,获得了创新资金立项,例如王晖、蔡天懿,还有上海极清慧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时等。

谈及在上海创业的感受,蔡天懿表示,在上海创业不会是蒙着头乱撞,而是方向清晰地踏实向前。“这里有很多创新创业大赛,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舞台。我自己在参加‘创业在上海’大赛时就收获了很多,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与很多创业者都建立了交流。”

蔡天懿认为,创业过程中走弯路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在大方向上保持思路清晰,在创业大赛的引导下,以及在与其他创业者的交流中,技术创业者可以把硬核科技更好地转化成拳头产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总工程师陆敏在论坛上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与创新创业的热潮,相互激荡、相互辉映。特别是近年来,上海通过推进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众创空间建设,培育技术转移机构等重要举措,正加快形成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多领域合作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陆敏还表示,长期以来,“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为创新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说:

“通过多年的发展,大赛汇聚了大量的创新创业资源,创新投入持续加强、‘硬科技’特征更加明显、“双创”的人群更趋高端,为进一步发现培育一批创新优势企业和成长潜力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大赛所根植的创新基因正成为滋养上海城市发展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巡视员段俊虎则表示,广大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团结精神,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去瞄准经济建设和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矢志创新。唯有此,硬科技创新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铸就“国之重器”。

此次论坛还为2019“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专题赛)市赛评选入选的30多家优秀企业和2019“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 (常规赛)市赛评选入选的100余家优秀企业颁了奖。

此外,2019上海国际创客大赛也在论坛上正式启动。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年里,创客大赛这个舞台已吸引了3000多名国内外创客、500多个初创团队积极参与,帮助了很多有创意、有技术、有能力、有抱负的创业者实现了先进技术的落地应用。


图片:东方财经浦东频道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