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昆剧《浣纱记传奇》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在上海城市剧院精彩亮相,该剧由上昆优秀中生代演员黎安、吴双、张伟伟和罗晨雪主演。
该剧对于上海昆剧团来说,不仅是一次原创剧目的诞生,更是一次瞻仰昆曲先贤的朝圣之旅。今晚,该剧还有一场演出,昆虫们千万别错过。
明代嘉靖年间,倭寇犯境、严嵩专权、江山动荡,在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之际,梁辰鱼、魏良辅、张野塘以各自的生命,谱写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传奇。
他们将当时的南北昆腔集于一体,创造了如今的昆剧“水磨调”。此后,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写下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
昆剧《浣纱记传奇》通过演绎“昆坛三杰”——魏良辅、梁辰鱼、张野塘的人生际遇和跌宕命运,再现昆腔变革、昆曲诞生、昆剧创作的过程,为昆曲史上一代伟大的艺术家树碑立传。
戏里,该剧展现了昆剧史上第一剧《浣纱记》的诞生过程,以及梁辰鱼、魏良辅、张野塘为代表的一代昆曲先贤如何推动从昆曲到昆腔再到昆剧的伟大历史变革,该剧还同时穿插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索,歌颂先贤们的家国情怀和坚守艺术的执着精神。
戏外,上昆人对昆剧《浣纱记传奇》的创作充满敬畏,几乎与“粤港澳大湾区巡演”同期进行打磨修改——4月23日,深圳站演出前,剧组召开参演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前的最后一次剧本研讨会;5月6日,香港站演出结束后的第二天,剧组就返沪投入紧锣密鼓的排练中。
从3月首演到5月亮相十二艺节,上昆贯彻“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精神,紧紧围绕《浣纱记》的诞生历程,加工重塑人物,消减多余枝蔓,升华主题立意,包括南北曲合套、魏良辅昆腔改革等情节,使之更精准自然,乐律更流畅好听。
每一版的剧本调整,意味着从音乐、服装,乃至视觉的全新打造。作曲家周雪华重新设计唱腔音乐、导演卢昂调整整体调度,让演员们对角色唱腔表演更加细化丰满。
从巡演到排练,主创们克服疲惫,夜以继日,每天的午餐时间都能见到演员们讨论修改细节的热烈场景,周末也常常能看到过来再练练功的演员们。
主演们几乎暂停了所有对外活动,黎安在月初参与香港全本《临川四梦》的演出前,就已经是满负荷状态,医生建议他不要说话,多休息。黎安选择了硬扛,“我们现在没有生病的权利,能在《浣纱记传奇》里演昆曲人的老祖宗梁辰鱼,非常有意义,十二艺节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不能错过”。
为确保艺术质量,黎安、吴双、张伟伟、罗晨雪等主演对文词文句反复推敲、精准表达,声腔、站位、动作,一招一式也都细细打磨、精雕细琢,使之更昆曲化,韵味更浓郁。
该剧艺术指导、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带着对昆曲先贤的虔诚之心,逐字逐句为演员抠戏加工,使人物情节更为生动细腻。
为期半个月的展演时段里,51台全国各地的优秀剧目荟萃在上海,引起全国瞩目。能够有机会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示上昆新作,全剧组都感到振奋。
因为时间紧张,导演卢昂用“小修改、大提高”六个字来形容这次亮相十二艺节的作品。他说:
这是一部根据昆曲历史创作的一个历史剧,是昆曲人自己写自己的史诗。对青年观众来说,他们可以从上昆周周演的小戏里感受昆曲的传统魅力,也可以从《浣纱记传奇》这样的新编大戏里感受昆曲的当下活力。而对于昆剧已经非常熟悉了解的戏迷,他们可以欣赏到昆曲最经典的音乐唱腔。
艺术贵在创新和发展,魏良辅、梁辰鱼、张野塘上承唐乐,下习民曲,研制“水磨调”,将昆腔创新为昆曲,又将昆曲与传奇故事有机融合,最终创造了昆坛首部传奇剧。
上昆大胆启用的青年编剧魏睿首次担任昆曲编剧,让这个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曲种焕发出新意,能够参与这部重大题材的作品创作,刚过而立之年的魏睿深感幸运,梁辰鱼一般激流勇进克服种种困难的精神也激励着她,无数次修改打磨剧本她从无怨言。看到自己编剧的作品呈现于舞台,她说:
“这也是我的人生传奇,永远向着艺术高峰奔跑,我和《浣纱记传奇》都在路上。”
该剧的圆满演出标志着上海昆剧团圆满完成了十二艺节的演出任务,向全国展示了当代昆曲人奋发向上、努力作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