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学院2015级新疆定向生今年毕业了,他们即将穿上制服回到新疆把守国门,成为驻守边关的海关关员。
阿丽米拉•拿森是来自新疆塔城的一名维吾尔族女生,四年前,她把上海海关学院填在了第一志愿,自此开启追梦的征程。
“那时的我并不了解海关这个职业,但是在内心多多少少充满着憧憬与期待,憧憬着自己成为海关关员的那一天,更期待着穿上制服把守国门的那个我。”
四年前,中国海关总署决定在上海海关学院招收新疆定向生。当年招生40人,其中汉族学生17人,少数民族学生23人。
入学后,学校采取同专业混合编班的方式进行培养。
阿丽米拉•拿森说,学校设置的海关职业精神、海关史等思政类课程让大家对海关有了全新的了解,海关管理概论、海关法等基础知识类课程让我们对海关的职业需求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大学四年间一直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海关关员而努力学习着。
穆哈买提是来自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年,他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菜鸟”、宅男,变成了熟练掌握各种办公软件、制作微信宣传稿、不怕困难熬夜完善材料的“小强”。
大二,他和同学组成调研团队,开始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贸区展望——对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研究。
在现场学习实践中,来到新疆海关一线工作,感受到了乌鲁木齐海关关员扎根边远地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
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上海市知行杯三等奖。
大三时,他作为首批交换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在校期间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穆哈买提拓宽了眼界,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也坚定了服务海关、奉献青春的信念。
在学生毕业之际,海关总署胡伟副署长专程到校看望2015级新疆定向生。
现场观摩了2015级新疆定向生的队列展示,同学们动作整齐、英姿飒爽、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充分展示了准军事化训练的良好精神风貌。
胡伟副署长寄语毕业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在民族地区,每个人都要做民族团结的典范;希望每一位毕业生热爱海关事业,将个人价值与海关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忠诚履职尽责,“为国把关”。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谨记海关工作“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必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