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征专访一:为申花拒绝七位数加薪,自认球队最好右路


作者:沈坤彧
编辑:陈庚
时间:2019-06-03 07:47

甲第10轮,北体大在主场5比1大胜上海申鑫。吕征第62分钟被换上场,4分钟后即攻入一球。进球好像又成为一件简单的,不必大费周章的事,这在他真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他是在2018年年初加盟这支当时还被叫做“北控”的球队的,主教练高洪波这两年只在重要的比赛中派他登场,这是老将在一支球队里的作用。吕征去年跟随球队在日本冬训,几场热身赛下来进了四个球,当地的日本媒体这样提及他——“这样的速度,简直不像三十多岁的人”。他34岁了,岁月的痕迹在他身上渐渐显现出来。“年轻时我同样的速度值可以短时间内达到好几次,现在岁数上来了速度值没有变,但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体能状态了。”
他此前的职业生涯是在山东鲁能和上海申花度过的,前者是他功成名就的地方,而效力申花的这三年就有点一言难尽。反过来说,对于鲁能而言,吕征的名字将永远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在申花的历史上,这个名字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有什么意义,那也是足球以外的意义了——
他是绿地申花时代网络暴力的第一个受害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


“人要有契约精神!”

“你这是一根筋吧?”

吕征要是搁这会儿加盟申花,大家应该顾不上骂他了。申花球迷的标杆一年低过一年,到了今时今日,他们只希望球员还能有个认真踢球的态度完成保级而已。但他在的那会儿,球迷一个个的心气还很高。所以当时过境迁后再想想,关键问题还是出在了时机上。

绿地集团2014年初接手申花后,吕征是他们引进的第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大牌球员。他此前在鲁能拿了三个联赛冠军和三个杯赛冠军,全运会决赛上他们那批球员战胜了申花的85黄金一代,为山东拿下冠军。

他是鲁能历史上进球榜排前十的球员,而他甚至还不是前锋。

他曾经也是中超跑得最快的球员之一。

这年,他30岁,巅峰刚过。

球迷YH至今还记得自己听说这名球员即将加盟申花时的情景,作为一个“有门路”的球迷,他在官宣前大约一、两个星期就接到了俱乐部内线的电话。这天下午,他和朋友在花园饭店大堂喝咖啡,电话来了。挂上电话他就跟朋友扎台型,“太好了,申花马上要来一个跑得极快的边路,像闪电一样!谁啊?这现在不好讲的,讲了要出事体的。”

但无论那个打电话的内线,还是接电话的球迷都不知道——事实上直到吕征离开申花后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当时那通电话挂上之后,吕征和申花之间就杀出了另一支俱乐部。YH获知吕征要加盟的消息时,球员其实刚和申花完成草签。没两天,某同城俱乐部就找到他。

“打电话给他,说申花给他多少年薪,他们往那基础上再加七位数。也不是故意想和申花对着干,他们那个老外教练欣赏吕征,点名要他。”吕征太太李国栋向晨报记者回忆,“他都没给人面谈的机会,直接电话里就拒绝了。我说七位数又不是小数目,而且你和申花只是草签,并不具备正式的法律效应,很多球员草签之后有更好的机会都说走就走的。他怎么跟我说的,原话是什么来着?哦,对了,‘人要有契约精神’。我说,‘你这是一根筋吧!’”

为这事,夫妻俩吵了一架。


那家被他在电话里断然拒绝的俱乐部,吕征在此后三年间是眼睁睁看着它迅速壮大崛起的,后悔吗?“肯定得后悔吧?”李国栋瞅瞅身边的吕征,“不信你问他。”吕征想了想,“这不好说。”单从足球层面来说,他并不后悔。

“我是鲁能这样的大俱乐部出来的,心底里一直保持一种骄傲。如果要转会,肯定也要去一个响当当的俱乐部,申花这块招牌,和鲁能是并驾齐驱的。他们联系我的时候,正好是我在鲁能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心里感激这份知遇之恩。”

后悔的是哪部分呢?是没有处理好和申花球迷之间的关系。他在申花呆了三年,有两年基本踢的主力,在2015年和2016年两个赛季里,他是申花所有球员里被骂得最惨的一个。他指出,“‘骂’这个字改成‘黑’可能好一点,听上去就有种黑色幽默的味道嘛!哈哈哈!”有时候他自我安慰地想,“如果当初去的是另一支球队,应该倒不至于这样。”

李国栋有一回和朋友出去吃饭,电视里在转申花比赛。“我跟他们说,‘你们看着,这场如果输基本就骂三个人。先骂周总(周军),然后是吴总(吴晓晖),接着就是吕征。结果和我说的一模一样。’”

YH后来成了吕征在上海为数不多的朋友,他建议吕征,和媒体还有几个球迷会的老大搞好关系。他在俱乐部人头熟,知道有些球员就是这么做的。“我没往心里去,我想,做球员么,专心踢球就完了。回头看,我可能在这上头犯了错。”


“我应该是申花同一位置最好的吧?”

即使他当初真的听从了朋友的建议,我们也有充分理由怀疑,结局不会有太大差异。搞定媒体和球迷会老大们就能一劳永逸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想做自己的意见领袖、都自以为喊出了个人的声音,其实不过是换种形式盲从而已。

作为球员的吕征当然有他的缺陷,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最为人诟病的两个“硬伤”:一是“不会拐弯”,二是“不会过人”。说的是他在边路喜欢带球闷头跑,跑到底线传中。很多时候还没等下底传中,球已经被对手截走了。你不认识他的时候可能会以为这是他在技术上存在的缺陷,等真正熟悉了他就会恍然大悟,这么多人嘲笑他不会拐弯其实还真是错了,吕征之所以不拐弯,不如说他是思想上不愿意拐弯。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说足球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下底传中已经过时了。”他若有所思,“但那天教练(高洪波)还在和我们说啊,足球比赛里超过90%的进球还是靠下底传中射门打进的。其实我也有内切的助攻啊,但我左脚没有右脚好,所以内切的次数就少一点。”他粗算算,自己内切和下底的比例应该在三七开左右。

“我是想,我的优点很突出,快。那就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化嘛,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非强项去和人家拼呢?说我不会过人也是,我状态好的时候,中超这么多后卫,没几个跑得过我的。那我就靠自己的速度摆脱他们,为什么要玩脚下花活呢?这本来也不是我的强项。”

但仅凭这两点原本不足以构成吕征在申花时“招黑第一人”的现实,毕竟中国人向来信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存理念,吕征即便有硬伤,很可能还是比同一位置的其他队员出色。拿什么比呢?数据。“我一直说,用数据说话。我相信自己的数据在申花,和跟我同一个位置的其他球员比,应该是最好的了吧?”

他的合同对于每年的数据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出场时间,以及对于进球和助攻数的要求。“第一年要求我联赛和足协杯加一起进4个球,助攻8次,其中2次助攻算1个进球。我做到了,第二年也加薪了。我前两年都达标了,最后一年是因为冬训的时候受伤,刚开始还给我诊断错了,直到在冲绳拍了片,才发现是比目鱼肌伤了。比目鱼肌是怎么回事,也没人告诉我,还是我自己上网去查的。因为错过了冬训嘛,主教练这个赛季就不太会重用你了。我是哪场伤愈复出的呢?就是和权健那场预备队比赛,我进了4个球。”

数据都摆在明面上,他直到今天都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在申花如此不被外界待见,这也始终让他如鲠在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