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做香囊~~跨学科融合“端午课堂”


作者:杨青霞
编辑:杨青霞
时间:2019-06-04 11:48

家长进课堂与孩子们聊聊端午的由来和习俗、孩子们利用废弃物品做成香囊和龙舟、与食堂阿姨一起包粽子,还有语文、英语、美术等跨学科融合“端午课堂”。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松江区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葵园端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包粽子 做香囊 “粽”情满校园

5月22日中午,“葵园FM”频道家长课堂如期而至,四(3)班盛郑俐妈妈给四年级孩子们带来主题为“和大盛一起聊聊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的家长课堂。在盛妈妈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学生饶有兴致地认识赛龙舟、挂艾叶、戴香包、戴彩线等端午传统习俗。盛妈妈还邀请同学们一起做端午香包,送给每位同学一根彩线挂在手上,提前感受浓浓的端午氛围。

5月27日早晨,同学们手捧利用废弃物品做成的粽子、香囊和龙舟,小心翼翼地贴上姓名贴,交给班主任老师,为装扮“葵园端午”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有心灵手巧的同学们制作了“我眼中的端午节”小报,经过层层评选,将最具特色的小报进行展示,欢迎每一位同学的驻足欣赏。

5月28日下午1:00,学校开展家委会喜迎端午主题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食堂,和食堂阿姨们共同包起了粽子,张张笑脸正是端午安康的最佳诠释。大队辅导员吴老师指导大队委员们在便利贴上为老师写上温馨的祝福语。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包含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

家长们来到底楼长廊,悬挂同学们制作的一件件精美的端午节工艺品,有塞满艾叶的香囊,有用来斗蛋的毛线兜,有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粽子”,还有形态各异的赛龙舟模型,真是形态各异,别具风采。

在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中,家校合力,同学们在“学中习”“习中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迁移默化中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

多门学科呈现精彩纷呈的“端午课堂”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学校在四年级学生间开展跨学科融合“端午课堂”,打破学科壁垒,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优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研究能力。

语文组的老师分别执教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节选。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的端午习俗。在文本的推进中,学生得以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并结合实际生活,交流自己家乡的端午习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英语组为学生带来Festivals in China一课,聚焦于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普及端午节由来、习俗和传统。在浓厚的活动氛围中,每一个孩子自由表达、分享活动成果,展示英语才能。

美术组倪祝老师执教《包粽子》一课,学生观察粽子的造型特点,尝试用泥塑制作粽子。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体育组老师在操场带领孩子们开展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传统习俗。学生互相合作,亲密无间,在游戏中体会团结的力量,在趣味中获得全新的感悟。

音乐组吴姗姗老师执教《“粽”音颂情乐端午》一课,孩子们在课上聊端午、咏端午、唱端午、炫端午,在美妙的音乐中表情达意,走进端午。

校方表示,通过多门学科呈现精彩纷呈的“端午课堂”,带领学生体验端午节传统习俗,引导学生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寻端午节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全面提升。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