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我们该如何将英语学习进行到底?


作者:孙雯婕
编辑:孙雯婕
时间:2019-06-06 10:36


2019秋季高考马上就要开考啦,不知道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了呢?

此前落下帷幕的2019上海春季高考英语试题着实让大家们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艰(fà)难(zhǐ)的阅读理解”。

根据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9年高考大纲显示,高考英语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的英语词汇量为 3,500个左右,考核形式包括听力、阅读、写作以及口语。然而,你真的认为只背3500个单词就够了吗?或许连题都看不懂!

这也恰恰印证了如今的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原版英语文章的阅读考查!

为了高考冲刺当然很重要,但同学们要知道这场人生中的“大考”只是你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横截面”,它可能是一个关键的turning point,但绝不会是语言学习的终点。

毕竟,语言习得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道路。

“其实一场考试并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语言能力。”正如悉尼科技大学UTS Insearch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主任Jason West所指出的那样,“高考所需的词汇量水平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如果学生们对该语言有更细致,更全面的理解,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后高考时期,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学习英语?

周到君通过对Jason West的专访,为大家带来一些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

高考,一个良好的开端

负责监管和研发高质量英语课程的Jason West在英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长期参与悉尼科技大学UTS Insearch学院的课程设置中,Jason West越发地相信,“聚焦培养语言习得的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点。

■悉尼科技大学UTS Insearch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主任Jason West

“高考在中国发展了多年,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这场考试之后,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个体需求与未来的长期规划上。”

在讨论起“如何更细致、更全面地理解英语这门课”时,Jason West坦言:我的工作职责是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语言技能与基础。小组讨论、听讲座、做笔记……在写作的时候用最准确的方式去阐述观点,这不是一场考试,而是语言理解力与表达力的一种体现。

当然,这些都建立在扎实的英语基础之上。

“保持阅读对于语言习得而言非常有帮助,那是一个好习惯。”在Jason West看来,面对高考后即将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做足准备相当关键。

因此,在高考后,无论你是否要出国深造,语言的学习并不能随着考试的结束而中断,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学们可以在考后的这时间内多做一些准备,尤其是“听”和“读”这两大可以自己独立训练的部分。

很多学生认为为大学学习做准备,是不是只能阅读学术材料呢?其实也不尽然。Jason West指出,找一些与专业相关但又能够让你产生激情与兴趣的阅读材料是最好的,譬如英文原版报纸、杂志、电影等等。

我经常会和学生们聊天,知道他们的日常习惯以及喜欢的领域,再推荐一些合适他们水平的阅读内容 ,如今有很多在线的电子阅读材料,很值得推荐。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说”这一部分比较难练习,在高考中也无法很完整地体现出来。

中国学生相对缺少英语环境,对于有计划出国深造的同学而言,一下转换到纯英语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或许会产生适应困难地症状。

Jason West建议大家不妨找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搭子共同练习。“中国学生们碰到一起,总开始习惯性地说中文,但是你们之间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用英语交流。”

“feel comfortable to make mistake” Jason West耸了耸肩笑了起来:“说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嘛! 笑一笑,放轻松啦。”

积极“犯错”

相信大家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来自母语的干扰,在语言习得里,称之为Language Interference。

我们对于自己的母语几乎有着本能的反应,由于太过于熟悉那套系统,所以往往会在新语言体系中犯一些譬如语序、时态、词汇用法等等的错误,这很正常,我们的大脑需要时间去习惯这些差异。

这也就是为什么Jason West一再强调阅读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这不仅仅只在于帮助你理解材料、应对考试,取得高分,更是在培养语言习得的能力上有着显著的功效。

Jason West所在的悉尼科技大学UTS Insearch学院有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因此,Jason West和学院的老师们很懂得如何帮助国际学生应对Language Interference的挑战。

经历了高考之后的中国学生即便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没有自信去大胆地使用这门语言。这一点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悉尼科技大学UTS Insearch学院英语教学课堂

“或许是因为教学体系的不同。”Jason West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很扎实,这对于语言学习很有帮助,但一旦转换了文化环境之后,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感就不那么强了,不同的课堂形式可能会让中国学生感到不舒服、不习惯。”

实际上,这是语言习得中一个必要的锻炼过程。在Jason West的课堂中,不会超过18个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也能够让他们组团展开小组讨论。语言习得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与犯错中培养自己的技能、开拓思路、学会团队协作。

翻译软件,“利用”却“不依赖”

翻译软件,作为应用工具而言很高效,也很便捷,如今甚至通过各种翻译app在手机上就能流畅地进行语言转换。还有更智能的翻译器,只要拍一张照片就能进行自动翻译,你想要的读音、例句、同义词、反义词和词性,连同整句都在其中,精准性一代更比一代强。试问,现在谁学习语言的时候还没用过几款翻译软件呢?

然而,Jason West却对于这种“依赖性”很是担忧。

如果你是用来检查拼写、语法纠错之类的,我觉得用翻译软件还是ok的。我所不赞同的是让科技代替你来做你要做的事情,这样你永远都不会很好地掌握这门语言。

在Jason West过往的教学经验中,这样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当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本可以通过积累,在未来的某个阶段达到较高的水平,而过度依赖翻译软件后,只能长期徘徊停滞于中等水平。

依赖翻译软件,会造导致学生一遇到英语生词就直接查询,主要精力都去关注该单词的中文释义,势必造成英语单词写法、读音和意思上的脱节。这种“刚才好像看过,但就是记不起来”的学习,对于构建语言体系毫无帮助。

在利用翻译软件辅助学习的同时,最好的策略就是用一些“笨”办法——查阅专业的英英释义词典。

Jason West 推荐的Cambridge advanced of leaner’s dictionary(剑桥高级学习词典)便是一款经久不衰的“翻译宝典”。虽然“笨”且“慢”,但却能帮助你走得扎实。

还是那句老话,在语言习得的路上,欲速则不达。

翻译软件可以翻译语言,但它可以为你翻译文化吗?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句“老掉牙”的金句,

在语言习得这条漫长的路上,大家要时刻记得——

Practice correctly makes perfect!

周到君在这里预祝同学们高考顺利,旗开得胜!

图片:视觉中国以及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