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语文教研员夏智中考前接受了周到君的采访,为中考生提供作文秘籍。
夏智分析道:“文章确实需要有‘型’,才能争取评卷者给你文章定一个比较高的等级,如果你的文章不具备基本的‘型’,很难适合评卷者最基本的审美需要,你的文章就不可能获得好的等第。“
当然,这个“型”不单纯是文章的直观的形式,从选材到立意再到结构安排,再到语言使用,都要树立“型”意识,让“型”去规范文章的写作。一起来听听夏智的这堂考前作文讲座吧。
从中学生的作文写作素材选材来看,中学生的选材必然在自然领域、生活领域、内心世界这三大选材领域去选材。但选材关联着我们的构思,无论我们在哪个领域选材,都应该考虑我们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我们在写作素材面前思考的什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能要为选材定型:以表达内心世界为核心(最好的作文写作必然是作者自己真性灵的表达),从自然领域选择景或者物(选择物象)落笔,延展到生活领域。这样的选材的“型”,能使创作的视野更开阔,写作的思维活跃,文章的可读性也必然增强。
在沪教版教材中,林清玄的《百合花开》、苏雪林的《溪水》、季羡林的《荷塘清韵》等,都具备这个特征,这些文章都具备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特点。考前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文章看看,借鉴作家的创作思维,去思考我们的作文写作。当然,如果你手里的散文比较多,你还可以看看屠格涅夫的《麻雀》、林清玄的《麻雀的心》、老舍的《小麻雀》、贾平凹的《落叶》等都值得读一读,以加深你对这类文章的认识。
一般写作者,往往是单纯从立意去思考立意,规定了文章立意的种种思考,希望能给学生的作文写作的更多的立意上的思考。其实立意多了,学生在拿到具体作文题后,还是在立意上无从着手,这样的立意指导,还是未能给学生的具体写作的立意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还是不知道写怎样的主题作文是好作文。
作文的立意通过什么来体现?当然是我们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塑造了人物形象。人物形象鲜明,有个性,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文章的立意自然而然也就明确深刻了。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构思作文,作文中的立意的“型”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比如,我们都方志敏的《清贫》,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革命党人形象,正是形象的典型,使我们会对这篇文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我们在感受到方志敏烈士的大义凛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国民党士兵的滑稽好笑:
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作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作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 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淡淡地说。
“你骗谁!象你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那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革命者方志敏烈士的形象就在这个对话和细节中呈现出来。人物形象典型了,这篇文章的立意也就跟着产生了。
我们在朱自清的《背影》中读出了一个背负着无比沉重的情感压力、工作交卸的压力和家庭压力的这三重压力面前,还把一个20岁的儿子当作孩童一样去呵护,写出了父亲那份发自内心的又特殊的父爱。
除了上述这两篇文章外,沪教版教材中的《窃读记》中对书店老板和店员两个典型的刻画,包括这篇散文中的“我”形象都具有典型意义;《在那颗星子下》中英文老师形象的刻画和“我”的形象刻画;《故乡》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形象的刻画等,成就了鲁迅小说艺术形象。这些文章在考前都可以读读,体会一下。
因此,立意的“型”,我们可以完成“对象——形象——典型形象”这个规范的写作思路的思考,先确立写作对象,在写作过程中,能围绕着对象的特征去刻画,最后完成的是典型形象的刻画,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点意义,能给别人带来思考,并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这样,刻画的形象有价值。
结构散乱,内容安排不讲逻辑,写作伊始缺少铺垫,行文过程中,缺少照应,是当下中学生作文写作最容易暴露出来的问题。究其根源,是我们对作文写作的结构安排缺少正确的认识,或者即使有一定的认识,也缺少必要的设计,就导致在写作过程中,结构散乱。
我们都知道文无定法,文有大法。组材是要讲究大法的,如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笑》遵循着先写景(勾勒人物活动产生的情景),再写人物活动(故事),最后抒情议论(揭示文章写作的意图和文章呈现出来的主题和情感等)。这一点和我国古代的诗歌结构特征很相似:写景——叙事写人——议论抒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这种结构的典型,杜甫的《望岳》《登高》等,大体上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特征。有些文章结尾部分或不用抒情议论的,而是回到写景状物上。如韩少功的《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其结尾处这样写道:“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这样的结尾往往更加使文章含蓄有韵味。
个人感觉,这样的结构非常适合临场作文写作,一是从写景或状物入手落笔,本身就不落窠臼,写作有创新;二是思路清晰,写作很有节奏感;三是更容易深化主题,提升文章的主题格调。
除了上文中我们说的三个方面的“定型”外,最后我想给面临中考的考生们这样几个建议:
1、选材要有突破,不要重复别人的写作。重复别人的写作内容,只对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这样的文章在阅卷时基本上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去写这样的文章,阅卷老师看过的作文比你多的多,重复别人的写作内容的文章,很难逃过阅卷老师的法眼。
2、创新在细节。生活中的细节是创新的关键所在,不在于你叙述怎样的故事,而在于你发现了怎样的细节,在于你对细节有着特殊的体验和思考。细节取胜后,还要让细节能传递你对生活,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3、善于借景借物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囿于“事件”的构思,应更容易框住我们的写作思维,使写作僵化死板,也必然是写作过于直白而使文章失去韵味。
4、写出点真性灵的内容。在作文命题面前,你心里想的是什么,你就要去表达什么,并且用适合的语言把你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只要不是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问题,你的文章都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