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夜市,要洋气也要接地气,依然好吃又亲民 | 夜经济② 吴江路篇


作者:谢竲 邢蓓琳
编辑:沙情奕
时间:2019-06-13 17:54
最近几个月怕是吴江路最不像吴江路的时候了,因为整体调整,除了靠近茂名北路路口的部分商家,200米长的街道从去年年底起陆陆续续被写有“吴江路全面升级”的围挡“裹”了起来,餐饮业态基本上停了一大半。

但即使在晚上10点多路过这里,地铁口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进出,靠近茂名北路路口的咖啡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买乐乐茶依然要排上挺久,住在附近的小魏加完了班,还是会带着自家狗狗来吴江路上溜一圈,老魏和多年相熟的“西北郎”老板倒是把唠嗑的聚集地从吴江路1店,挪到了3店。

无论是十几年前红红火火的“小吃一条街”,亦或是2008年改造后全新开街的“2.0版”休闲街,提起上海夜市,吴江路一直是响当当、硬邦邦的“金字招牌”。

到了新吴江路,还是老味道

坐落于吴江路202号的西北郎烧烤也被囊括在此次改造中,老板王自文最近主要去靠近青海路的西北郎炭火蛙锅·烧烤店里坐镇。在大众点评网上,这家店也被标注为西北郎的吴江路3店。

自打2000年一穷二白地来到上海,在吴江路上烤串成了王自文在这座城市安家落户的资本,也成为了吴江路这条美食街上的一道传奇。

如果你曾经来过大排档时期的吴江路,除了小杨生煎、甜蜜蜜、吴青餐厅……你一定也光顾过王老板的小摊头:

大红色的塑料泡沫板上是“西北郎烧烤”五个大字,人们隔着烟熏火燎,眯着眼仔细瞅价目表。

队伍最长的时候得排上2个多小时,老板娘会先收钱,点了吃的写在小纸条上,等排到了,就凭纸条找老板领串。

刚从烤架上取下来的铁签不仅烫嘴,还容易把泡沫塑料盒烫穿,王自文总是尽可能地多晾一会再递给顾客。

这就是他和妻子最初的经营模式。

王自文说,老吴江路的时候他从中午10点半开到凌晨3点左右,生意最好的是晚上,白领下班了来吃个饭、喝点酒、解解压,年轻人谈朋友的来这里吃开销也不大,还有住在附近的居民穿着睡衣出来轧马路的。

当时口碑最好、最热销的是用钢筋穿起来的鸡翅膀,烤得外焦里嫩,8只鸡翅只卖10块钱。小姑娘到隔壁再买一杯奶茶,一顿饭就算解决了;几个男小歪一般就会点一箱啤酒——就是那种蓝色的塑料箱里装了24瓶的三得利,就这么站在马路牙子上喝酒、吃串、吹牛皮;工作上遇到了挫折、不如意的人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失恋伤情的年轻人深更半夜搂着准备收摊的老板,就能一直哭到清晨上早班的人出门买包子。

即使到了今天,还是有之前的食客来吴江路上的西北郎烧烤,点名就要吃他们家的鸡翅膀。从杂乱无章的街边小摊转向有门面、有桌椅、有后厨的“正规军”,食物的本味依然还在。

王自文说:

我家的鸡翅膀配方N年不变,把味道留下来的同时,也希望为大家把对吴江路的怀念留下来。


念念不忘的,还是那股烟火气

“米道”没变,但环境变了。

王老板坦言,2008年6月改造后的吴江路正式开街,从小摊贩、小饭馆集中的美食街、夜排挡,摇身一变,成了“吴江路休闲街”,玻璃门、正规店招、自动扶梯多了,但似乎又少了些什么。

很多当年的邻居都没能留下来,不少当年的顾客也没能留下来,王老板当时决定把“西北郎”留在吴江路,心里还是有些抖豁的。

租金成本提高了不说,因为做的是烧烤,放在一楼排队人太多影响过往通行,所以西北郎的新店面在吴江路的二楼;当时互联网还不发达,王自文还安排了个伙计留在原来的老店面蹲守了1个月,就怕大家不知道搬了新家;新店开业之初,他还组织店员穿上工服、别上“小蜜蜂”去路口招揽过一阵生意。好在半年以后,生意基本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才松了口气。

从2002年摆摊起家,一路走到如今拥有了好几家门店的“王老板”,王自文可以算是吴江路上的老人了,走在路上,还一直有人能认出他,

很多当年还是学生的、在谈恋爱的,现在都是有孩子的人了,看到我还是能叫出名字。

身份证号以“310106”开头的老魏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静安,从小生活、读书甚至到了工作,几乎都没离开南京西路方圆一两公里以内,吴江路改造后过了挺久,他和同事聚餐时无意走进了王老板的新店,这才突然“对上眼”了。

老魏说:

相比改造前的吴江路,现在的休闲街虽然洋气了、高大上了,但我还是很怀念之前那条从一地鸡毛的小菜场里演变出来的、很妖的小吃一条街。

事实上,如今很多老上海提到吴江路,还是会对之前由烟火缭绕、竹签遍地、吆喝叫卖和小电灯泡组成的“烟火气”念念不忘。

2000年左右在南京路茂名路上班的老魏很喜欢光顾吴江路,因为在南京路商圈,吴江路的伙食是最便宜、品种最多、性价比最高的。

在他的印象里,每到晚上5点,吴江路准时开始“冒烟”,不宽的街道中间是一串背靠背的小商品摊贩,人手一只纸板箱,两侧是热热闹闹的小吃店。

当时还是“小魏”的老魏和朋友、同事们总是先用兜里的零钞买几盒烧烤,

总归先“咬”起来咯,垫垫肚子再去小饭店门口排队。

老魏说,他记得当时的吴江路有个不成文的传统,要是王老板店里位子不够,你去隔壁李老板、孙老板家里坐着点菜,王老板再给你端过来,也都是可以的。

想想是蛮有意思的。但有一句说一句,当时的吴江路虽然是更加接地气,但好吃是好吃,就是吃起来是蛮切力额,位子不够人也多,连台子也要自己收拾、自己揩。

如今,和朋友们聚餐、带家人晚上出来搓一顿的时候,老魏坐在窗明几净的连锁面馆,走进干净整洁的火锅店,甚至和王老板约在没有油烟的吴江路3店吃吃炭火牛蛙锅、十三香小龙虾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小疑惑和小矛盾,自己最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夜生活呢?

“烟火气”的关键并非“烟火”

这个难题,到了老魏的儿子小魏这里,就完全不是事儿了。

改造后的吴江路,人依然多,队伍仍旧要排,真说起烟火气、草根味,和上海其他地方的夜市“别别苗头”,吴江路还是能赢得很轻松。

毗邻以高档写字楼、奢侈品消费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主街南京西路,作为知名度极高的后街和轨交南京西路站三线换乘的重要枢纽通道,吴江路呈现给大家的,主要还是接地气的各色小吃、简餐:小杨生煎、红宝石依然平价,路过的时候顺手买杯饮料能有几十种选择,去西北郎撸串人均也都能接受;再配上三层楼的优衣库南京西路店以及原四季坊配置的休闲零售商铺,吴江路依然是一条好吃又好逛的亲民商业街。

现在的吴江路更漂亮、更干净,也更洋气了,上上下下有电梯,夜间的景观灯串流光溢彩,还有街头艺人的演出。

其实我对过去的吴江路印象也挺深的,和身边不少同学、邻居也会常聊起来,但真要把十几年前的小吃街搬到现在,大家不觉得太格格不入了吗?

已经踏上了工作岗位的小魏偶尔和同事下班聚会就会选在吴江路,有外地的同学甚至国外的朋友来上海玩,他推荐的美食打卡点第一名也是吴江路。

小魏说,他心目中的“烟火气”并不是炭火熏出来的“烟火”,而在于“人”。

只要人气够旺、名气够响、选择够丰富,能在人声鼎沸中轧闹猛,就是他期待的夜生活,

如果是老吴江路,到了今天可能还真有些拿不出手。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向“时尚、休闲、风情”这三大特点靠拢,吴江路也正不断进行着微更新。

去年夏天,日本国民咖啡DOUTOR的大陆首店就开在了吴江路茂名北路口,一楼队伍排得老长,二楼的露天阳台让大家可以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找到一片夜间乘风凉的好去处。

最近,网红的乐乐茶还把LECHAMAX超级乐茶店开到了吴江路上,因装修改造而略显空闲的通道,成为了等着买奶茶、欧包的队伍最好的容纳地——算上此前除了吴江路别无分店的“椒锅锅”、“滋滋星”等餐饮美食店,这里不仅吸引消费者,也是大部分网红品牌、首店品牌在魔都布局的重要点位。

周到君从静安区商务委了解到,此次吴江路的改造除了街景街貌的提升,也包括引入品牌的调整,将致力于打造成为更好的沪上夜间经济示范区,更好地满足周边白领、游客的消费需求。

毋庸置疑的是,未来的吴江路,在品类、服务、管理等多方面都将再上一个台阶;而如今广大消费者对夜市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吃这一方面,零售、文旅、体验等等的融入,也是让魔都的夜间灯光愈加璀璨的动力源。

小魏说,希望3.0版本的吴江路能越来越洋气,首店、潮店多多,逛吃起来更扎劲。

老魏说,希望未来的吴江路能尽量接地气,期待见到更多的上海米道。

最近也在琢磨着如何提升自家品牌的王老板也是压力山大:

精挑细选的100多家店,要让顾客走进我家,总要给他们一个信服的理由。

《这条路,让附近的外国居民原汁原味地生活着 |夜经济①·武定路篇》

《这广场,隐藏在绿地深处的网红潮人聚集地 |夜经济③ · 大同坊篇》

《这夜色,让你领略历史感与现代感的冲击丨夜经济④·新天地篇》

《这乐园,让深夜的他们找到了想珍惜的丨夜经济⑤·中庚漫游城篇》

《这个自带BGM的夜市,有你想要的烟火气丨夜经济⑥·锦江乐园篇》

 

图片:杨眉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