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走进汤显祖的牡丹亭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境?6月11日,中国艺术家携手来自安徒生故乡的丹麦艺术家们,共同创作的创意舞台剧《丹亭世芥》在大宁剧院首演。
安徒生的时代和汤显祖的时代相隔两百多年,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以超现实浪漫主义梦幻和植物意像来诠释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与死。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小意达的花儿、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玫瑰花精、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蜗牛和玫瑰树……这些奇妙的植物,构成了安徒生的花园。《夜莺》中,安徒生还想象出了种满神奇花卉的中国皇帝的御花园。
而早在安徒生童话诞生200年前,梅和柳的意象在《牡丹亭》中是汤显祖精心建构的重要意象,他将梅、柳的传统象征意义与剧中男女主人公的自身特色结合起来,赋予了人物形象丰富的内涵。《丹亭世芥》的创作者周雷找到两位大师的精神契合点,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小若芥子,大若虚弥的世界。
周雷说:昆曲是特别的美学程式,我们对昆曲《牡丹亭》的传承就是基于作者的创作经验和中国文化语境,我实地前往抚州临川考察临川四梦的原址,在不同的光线中捕捉临川的古韵,最终呈现在舞台布景上。我们想在舞台上呈现《牡丹亭》中对人性深刻的体察。尤其是中国人观念中的因情而生意蕴。
舞台上,丹麦音乐家安德烈斯·波利特弹奏起第一首曲目《 A dance with the death》拉开整场演出的序幕,无论是钢琴家、小提琴手,还是来自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舞蹈演员威尔玛·吉利奥和中国舞者吴艳丹,都赤裸双脚出现在舞台上,以全然本真的表演形式进入到汤大师牡丹亭的世界中去。
整场演出没有昆曲唱腔的出现,然而,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昆曲戏剧元素,中国舞者吴艳丹用的舞蹈动作巧妙融合了戏曲中“手眼身法步”,用云手等戏曲身段来表现剧中的东方意蕴。随着剧情的推移,在演出高潮部分,来自丹麦和中国的三位舞者,跳起中西方两种舞步,在梦境般的舞台上,两种形式的表演丝毫没有违和之感,最终三位舞者的肢体表达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传达出安徒生童话与汤显祖的剧作,中西方基于“人性”而创作的艺术精神殊途同归。
据悉,首演结束后,作品还将于6月13日、15日分别在长江剧场、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2楼小剧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