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综艺《爸爸去哪儿》、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此取景后,云南的丘北普者黑,成了乡村旅游的“爆款”。
丘北声名在外,但很少人知道它还是一个深度贫困县,农户们依旧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这里也是雪莲果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25000亩。但由于收购价低,贫困农户很难从中获利。
6月14日,在上海、云南两地政府部门指导下,拼多多创新扶贫助农模式“多多农园”第二站落户云南文山,而丘北县雪莲果农户也将逐渐从种植困局走出来。
雪莲果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和土豆(马铃薯)同源。2015年,土豆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雪莲果则遭遇云南村民大面积弃种。
因淀粉含量低、热量低,雪莲果是很好的主食替代物。
云南是中国大陆最早种植雪莲果的地区之一。2004年,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李文昌,从国际引入了一批雪莲果品种,并推广至昆明周边郊县。
由于和土豆一样易种植且亩产值更高,雪莲果大受农民欢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激增的产量很快超过市场的需求,雪莲果开始失重下坠。
“只有两广、福建地区的消费者才对雪莲果有需求,而且大多数只用来煲汤,市场规模其实很有限。”丘北县腻脚乡阿落白村村民施进刚,看着乡里的雪莲果被大面积替换成了辣椒和烟叶,想不明白为什么,只能干着急。
同村的26岁村民舒跃文,家里也种了五六亩雪莲果。他发现,从2018年开始,突然有不少收购商人来村里收雪莲果。一公斤的收购价仅0.5元/公斤,但收购商转手卖出去的价格则超过 4 元/公斤 。
面对如此高的价差,施进刚表示困惑,舒跃文更是心中颇有不平:“从种植到收购、打包、发货,苦力活都是我们农民做了,大部分利润让这些收购商赚走了。区别只在于我们农民不会做电商开网店,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呢?”
在丘北县,还有很多村民像施进刚、舒跃文这样,在电商平台看到市场价,只能无奈叹息。但施进刚也表示:
没办法,村里懂电商的人很少,更不会运营,有时候商家竞争激烈,收购价格涨1毛钱,大家就很满意了。
与此同时,雪莲果正在风靡一二线城市。拼多多平台上,雪莲果在2018年年销量达480万单、超过3600万斤,雪莲果成为公认的网红水果。
“创造需求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农业仍然是受流通环节制约最严重的行业,贡献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农民,始终处于价值链条的底端。”多多大学负责人蓝天表示。
那么,究竟才能让中间环节的利润还给农民呢?
2019年春节刚过,雪莲果的新苗还未种下,文山丘北县来了几位外来客。3月,拼多多“多多农园”小组来到丘北,探索当地产销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在经过近 2 个月的沟通和考察后,舒跃文和施进刚这两个年轻人,被选定为丘北“新农商”机制的主力军。
“新农商”机制是以档卡户为集合的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农货上行和品牌培育新模式,也是“多多农园”最大的挑战。
该模式中,拼多多提供资金、技术和渠道支持,大规模培育本土青年成为“新农人”带头人,后者按合约持有分红权限,剩余利益全部归属档卡户。
如今,丘北县腻脚乡新农商公司已正式成立,4 个贫困村 141 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首批签约新农商。随着项目推进,该公司预计将覆盖腻脚乡 55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 2523 人。
4月26日,在上海、云南主要领导的见证下,拼多多与云南省政府正式签署框架协议,将大力推进云南特色农产品上行工作,构建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扶贫兴农产业链条。
按照项目规划,2019年,“多多农园”将在云南推进 5 个示范项目,分别涉及咖啡、雪莲果、茶叶、坚果,以及蔬菜。
相较其他产业,雪莲果已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直供生态。来自云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李文昌表示:“雪莲果是近年兴起的舶来品,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农户的栽培水平差异大,商品性和外观品质普遍不高。”
目前,拼多多已联合云南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发起制定申报雪莲果种植地方/国家行业标准。此外,拼多多还要为丘北的雪莲果打造区域性品牌——“最好的雪莲果”。
据悉,项目初期,拼多多将会对新农商公司产业、营销扶持;中期形成较为稳定的第三方“代服务”机制;后期则逐渐退出,合作社全权掌控,并由当地政府确保利益分配依规进行。
未来 5 年,拼多多将于云南等8个省及自治区落地1000个“多多农园”示范项目。
田间地头是农产品的最初 1 公里,也是农户们辛勤劳作的地方。
在丘北县下的仙人井村,成片的雪莲果枝叶迎风飘着。再有三四个月,雪莲果就成熟了。舒跃文、施进刚也将收获他们作为“新农人”的第一批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