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抽户更新”保留石库门风貌,为居民打造独立厨卫,百年“承兴里”迎来新生


作者:何雅君
编辑:何雅君
时间:2019-06-25 19:55

“快来看看,我们家变成了什么样?”今天(6月25日),黄浦区黄河路281弄的承兴里小区热闹非凡,原先住在新里、因房屋改造而搬走一年多的居民纷纷归来看房,到居委会领取自家的新钥匙。不久后,陆续搬回来的103户居民将迎来厨卫独用的新生活。


承兴里处于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内,此次改造整体保留了石库门里弄的风貌,提升了房屋质量。承兴里改造首创“抽户更新”方式,尝试为每家每户打造独立厨卫,备受社会关注。有市人大代表就提出,改造后的房屋继续供居民使用,或许是对石库门老建筑活化利用最合适的方式。

一期新里住宅的新大门很气派

老居民归来看房,面积没变,每家还有独用厨卫

“真是不一样了,特别是阁楼楼梯,蛮好看也蛮宽敞的。”今天上午,住在19号的蔡阿婆带着女儿女婿回来看房,周到君跟随阿婆走进了单元大门。一楼楼道里共有5户人家,中间是通往二、三层的宽大楼梯。

进得蔡阿婆家门,左手边是贴了白色瓷砖的卫生间,配有抽水马桶、洗手台盆、淋浴装置、金属置物架和扶手。右手边是厨房,灶台、油烟机、水池一应俱全,顶上和灶台下都是橱柜。空间虽然不大,但该有的都有了。

每户人家都有独用厨卫

沿着过道步入房间,一架精致的木梯引人通往一间小阁楼。周到君试走了一下,发现木梯的台阶比较宽,坡度约为45度,并不费力。阁楼下方的高度可容一名成年男子直立,楼上需要低头走动。

这个楼梯通往蔡阿婆家的阁楼

蔡阿婆的女儿薛宏介绍,以前家里就有阁楼,所以改建时照原样做了,只是因为加了吊顶等原因,层高有些变动。屋外朝南还有一个天井。“平时这里是我妈妈住的,我要赶紧帮她把新房间布置一下,从借的房子里搬回来。”薛宏说。

随后,周到君又来到7号居民杜智华家中。单元楼的格局与19号并无二致,杜家的房间看起来稍小一点,但厨房和卫生间面积和蔡阿婆家差不多。

杜家人在改造一新的房间里

杜智华告诉周到君:“和改造时约定的一样,房间和天井的面积都没变。增加的是厨房和卫生间,每户统一为3.4平米。”天井外面就是房子的外墙,墙上嵌了一扇黑漆大门,门环是一只复古风的狮子头。杜智华摸着外墙红砖说:“墙还是原来的墙,不过为了防白蚁,原来木质的门框、窗框都换成金属的了。”

光阴流逝,房子老了,留恋故土的人不愿离开

老屋改造以前,这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48岁的薛宏为周到君做了一番介绍。“承兴里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奶奶是本地人,很早就把这间房子买下来了。78年前,我的爸爸出生在这里,我和妹妹从小也在这里长大。过去,这种新式里弄房子条件还算不错的,配有公共厨卫。我和妹妹住在阁楼上,父母住楼下,虽然房间不大,但也还温馨。家里把痰盂、澡盆放在天井边上的小间里,就不用跟邻居争厕所。”

后来,姐妹俩相继结婚搬走。再后来,父亲去世,母亲蔡阿婆一个人住。通往阁楼的扶梯窄而小,坡度也很陡,70多岁的老母亲每每上楼,晚辈总有些不放心。楼道里的公共卫生间早已装了抽水马桶,但母亲还是习惯在家里用痰盂。唯一不能回避与人合用的,是楼道里的烧菜空间。“楼道本来就窄小,灶台又对着公共卫生间,用起来很别扭。”

蔡阿婆在这里住了半个世纪

更使人烦恼的是屋里的白蚁。随着房屋老化变潮,肆虐的白蚁在屋里飞来飞去,将木家具、木窗框纷纷蛀空,薛宏不得不帮着母亲给屋里喷药水。“药水有毒的呀,家里的宠物猫都给毒死了,喷了就不好住人了。”

薛宏想让母亲搬出来,跟着自己去住商品房,但母亲不愿意。“几十年下来,她在这一带住习惯了。”正当一家人发愁之际,改造的消息来了。拿着政府给予的过渡补贴,薛宏为母亲在附近租了房子,等着改造后搬回来。

周到君了解到,这里的居民当中,很多都是像蔡阿婆一样的老居民,出于对故土的留恋不愿离开。“50后”杜智华也是一名“老黄浦”,90年代动迁时放弃了去浦东住新房的机会,就近搬到这里。听说房屋要改造,杜智华起先很犹豫。“我很爱惜我的家,把它装修得很好,一改造这些装修就没有了。”

但经过考虑,他还是和左邻右舍一样,签署了同意书。“相信改造之后,大家的生活环境都会变好,所以应该支持的。再说,几乎每家都有的白蚁问题,也该解决了。”如今,亲眼见证了改造结果的他放下了心。“地板和墙面都做了防蛀防潮处理,木结构框架也变成了金属框架,不用怕白蚁了。”

改造初衷是改善生活,不再倒马桶、合用厨房

周到君从黄浦区了解到,此次完成改造的是承兴里一期的一排新里住宅,共103户,在整体保留、重现石库门里弄房屋建筑肌理和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治修缮、调整布局和内部整体改造,新增承重墙体及轻质隔墙,放宽放缓楼梯,加固地基,提升房屋质量。

13号的周老伯拿到了家里的新钥匙

由于每户居民家的空间结构、面积都不同,设计师按照“一户一方案”进行设计。每户居民签约时都能拿到一份自家的图纸,在保证居住面积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对于无法恢复原居住部位的,在其他部位予以整体调整,并保持原面积基本不变。原楼层或原朝向发生调整的,改造方案尽量做到普遍改善、相对公平。

让每户居民都有独立厨卫空间,不再过倒马桶、合用厨房的生活,是此次改造必须解决的问题。改造中,每户增加的独立厨卫基本布置在外墙处和楼梯处。

厨房的不同配色体现了个性化

这些厨卫空间的面积,来自于对相邻两个门牌号里的楼梯和公用灶间调整后腾出的面积。为此,相邻门牌号里的隔墙被打通,两部窄楼梯合并为一部宽楼梯,这才达成了为每户居民增加3.4平方米独立厨卫的目标。

走道楼梯很宽敞

新里南面的工地上,旧里一期两排房屋的改造也在进行中。承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卢江海告诉周到君,旧里的居住条件比新里更差,改造幅度也更大。因为房屋构造原因,旧里需要释放出更多面积用于厨卫改造。

经过计算,这里首创“抽户更新”方式,对于处在房屋原始公共部位的、居住密度特别高的、面积特别小的、设计方案需要的39户住户实行抽户,给予一定的货币补偿,腾出了395平米面积。“比如说,有的人家挤在楼梯下面搭出的小隔间里,空间形状不规整,居住条件也太差,就会建议抽户。”

按照计划,一期旧里改造明年年初也将竣工

承兴里处于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内,是由石库门新里、旧里以及沿街建筑形成的围合型空间。不久前,承兴里一期新里施工期间,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曾经查看过此次综合改造的进展。南京东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承兴里2016年被划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确定必须保留保护。

改造后的一期新里外墙

市人大代表、南房集团应急维修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蒋华云认为,这样的改造对承兴里及其居民来说,都是好事。“以一期改造的新里为例,它不是沿街面适合开店的房屋,也不是需要改为参观场所的名人故居,继续作为民居使用,显然是对石库门老建筑活化利用最合适的方式。老居民在这里住惯了,都养成了特定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继续住在这里,生活不用重新规划,是最省心的。”

在蒋华云代表看来,房屋虽然值得保留,但改造的必要性也不可忽视。“早先,新里设计的时候,一个门牌号只住一户人家,原有的厨卫配置可以满足当时的居住需求。但随着历史变迁,居民越来越多,原有的设计不够用了,很多居民吃住都挤在一个小空间里,日常因厨卫合用产生的矛盾也不少,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只有改造,才能让居民生活更方便。”

崭新的厨房

周到君还获悉,由于旧里一期两排房屋的改造启动时间晚于新里,预计将于2020年春节前竣工。目前,旧里的这些居民也过渡在外,等待改造结束后搬回。

承兴里小区不止这三排房屋。周到君现场走访发现,目前,新里、旧里都还有一些老旧房屋维持着建筑老化、光线昏暗、走道狭窄、煤卫合用的原貌。

承兴里尚未改造的房屋

据悉,为了整体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小区其他房屋后续也将陆续规划改造,整个承兴里的改造计划预计分为三期。前段时间,承兴里二期改造的前期设计工作已经启动,希望通过改造,让更多居民受益。

图片:任国强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