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是谁?我们为什么喜欢是枝裕和的作品?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最新作品《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日前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并在幸福集荟书店举办新书首发。从未面世的随笔,极私密的访谈,深入生命的六十六部电影,呈现是枝导演的创作灵感与电影世界。
■新书发布沙龙
新书发布沙龙上,该书译者与上海青年电影评论学者一起漫谈是枝裕和的电影魅力。
去年上海电影节期间,是枝裕和电影《小偷家族》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当时被网友调侃“一套房换一张电影票”。
在被中国观众广为熟知前,是枝裕和已拿遍了世界各大影展的重要奖项,他无疑是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人之后,世界影坛最为耀眼的日本导演之一,其代表作有《小偷家族》《海街日记》《步履不停》《无人知晓》等。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1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是枝裕和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去年过世的《小偷家族》75岁主演树木希林、是枝裕和“御用老奶奶”生前曾撰文讲述她眼中的是枝裕和:“说什么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会自动成熟,这是天大的误解。正、邪、美、丑……正是同时集不同的属性于一身,人方才成为了人。尤其是我们演员。而是枝先生,始终在注视人身上的这份复杂性。”
正因为是枝裕和“创作时心里装着世界”,才使他着重呈现的生命中善意与暖意,流进每个人心里。
影片中每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每一句对话,日常而又意味深长的人际关系,都经由他的镜头,唤醒我们对寻常生活的敏锐触觉——感知美,理解人的复杂,面对真实,继续生活下去。
他说过:“作品不是为了表达自身内在的想法,而是为了反映和记录当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丰饶或幽微复杂的人性相遇时,产生的那份惊奇。拍摄影像这件事本身,即是一种发现、一份邂逅。在拍摄之前便已拥有结论的,不能称其为纪录片。”
在沙龙上,《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的译者匡匡回首了自己译书那段日夜颠倒的时光,每天工作到凌晨四点,睡到下午两点再醒来,持续两三个月,像一场严肃的期末考试。
■新书发布沙龙
她说:“了解是枝裕和越多越困惑,他像一座有诸多分岔小径的花园。”
该书的责任编辑江彦懿对匡匡的观点表示赞同:“是枝裕和是一个不断推翻自己的导演,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真实,令人着迷,越读越惊喜。”
青年影评人马圣楠认为:“真实,是枝裕和对真实的困惑与着迷构成了他的大部分影片。”
在观众提问环节,一位男生站起来问:“是枝裕和导演到底有没有想要表达的观点?他拍电影会排练、试戏吗?这样还算不算真实?”
匡匡回答:“导演拍摄电影一定有小的细节的初衷,但当作品被拍摄出之后就无法说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因为作品的另一半是由观众完成的。”
■《是枝裕和:再次从这里开始》 是枝裕和著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是枝裕和的电影是带有电视口音的,因为他拍了很长时间的纪录片,而电视每一刻都是现在。”匡匡说。
《东方电影》《电影故事》编辑何国威则表示,“他不做任何道德批判,只呈现事件,留出距离感给读者思考。”
“我们为什么喜欢是枝裕和的作品?”青年电影评论人马圣楠的回答是,“因为柔软、细腻本身就深深烙印在东方人的性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