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交10号采取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这已经不是秘密。周到记者今天获悉,为10号线提供信号系统的卡斯柯信号公司已经推出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国内首个聚焦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技术的研发公共平台已经在上海宣告建成,
据介绍,上海在建的14号线、15号线、18号线将全部采取无人驾驶技术,其中15、18号线采用卡斯柯提供的全自动解决方案。“全自动运行2.0系统”以及研发平台的出现,无疑使无人驾驶的高科技含量得以“添砖加瓦”。
关于轨交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运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国内也在五年前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国内空白的填补,与上海有关。2014年8月9日, 上海地铁10号线正式启动全自动无人驾驶运营模式,开启了中国轨道交通“无人驾驶”新技术应用的里程碑,10号线成为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等级达到GoA4级,也就是最高级的无人驾驶地铁线路。
由于智能系统可以最大程度规避人为错误,10号线车速提高了8.8%,出入库时间缩短50%。效率提升,使得10号线比通常少配三列列车,每公里线路配置的工作人员也减少四分之一。5年来,10号线准点率超过99.9%,从未发生晚点5分钟及以上的事件。
10号线经受住了日均客流近百万的运营强度考验,运维成本大幅降低,运营安全性、可靠性及运营效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如今,在10号线的示范效应下,上海的越来越多的新建轨交项目选择了全自动无人驾驶模式,包括14、15、18号线,而15、18号线采用卡斯柯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将达到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
根据沪上发布的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其中将着力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打造自然就成为了重要一环。
卡斯柯技术副总监汪小勇表示,未来不仅要提高车辆的“自理能力”,还要提高决策水平。比如,系统可以根据各种感知传感器,捕捉甚至预判交通体系的变化,“如果判断将出现大客流,系统可以安排后备列车赶往相应站点;如果发现夜班飞机会晚点,那么系统可以自动延长线路运行时间。”
此次全新推出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就是以服务乘客出行为核心,面向智慧地铁的多重需求,进一步升级了在技术集成和自主化方面的实力,在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基础上,覆盖无人驾驶列车、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五个部分,可大幅提升中心、车站、车场、调度和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城轨交通全程、全范围的智能化控制,成为自主创新领域的又一力作。
卡斯柯方面介绍说,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无人驾驶列车可实现各种工况下列车运行及服务的智能化,包括地铁列车从休眠、唤醒、出入库、洗车,到正线运行、开关门、发车,以及列车内部的空调、照明等系统管理,一直到列车故障处理,都可以全自动操作。
首先是调度智能化,可以做到运能与运量匹配,完全以乘客出行为服务核心,实现智能设备管理,“例如,一旦识别到某一站点出现大客流,可以自动调整运营图,增加上线运行列车,缓解该站点的交通压力。”汪小勇表示。
还有智能停车场,让人眼界大开。它通过虚拟车场、实体存车线结合,实现了列车资源的即需即用、即用即退,作为列车的“家”和“保健所”,可保证列车处于优异的运行状态。例如,将正线存车线聚合成为一个虚拟停车场,就近使用,减少了列车的空驶里程,实现了列车更加灵活快速的进入或退出运营。
智能车站也不可或缺。系统可以智能感知客流及乘客行为,与车站设备进行智能联动,为乘客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交互和自主化服务。
比如,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时,可以自动重新规划列车运行方式,立即更新提供给站台和列车上的乘客信息,解锁出入站的闸机通道,高效疏散乘客,避免了以前人工决策和执行耗时较长的缺点,有效提升了安全与效率。
眼下地铁时常会有故障出现,而智能运维就可以解决大问题,可实时监护设备和运营服务环境的健康状态,并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及其对运营的影响,保证行车通畅。
如果说,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是基于时间为基准的高效运行系统,关注的是列车准点率和兑现率;那么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则更多地关注客流的顺畅和出行服务的便捷,如平均候车时间、平均响应时间、站台滞留率、车厢拥挤程度等,在为乘客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服务的同时,提高政府管理和行业运营的效率,从而真正做到“为乘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