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中午不想在家做饭,出去吃又嫌外面的菜烧的太硬,怎么办?上班族想就近搞定工作日的午餐,却对周边小饭馆的卫生情况很不放心,如何解决?
最近,随着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的康善睦邻小厨开业,周边居民和上班族的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目前,睦邻小厨每周一至周五提供价格实惠的午餐,预计下周起还将供应晚餐。
这家康善睦邻小厨开在辽源西路107号的一幢小楼里,靠近飞虹路口。今天中午,周到君进行了实地探访。走进餐厅,一张张方桌圆桌排放整齐,边上是打菜的窗口。人们陆续步入餐厅,取了餐盘开始打菜买饭。
退休居民周阿婆买了一份3元的咸肉菜饭、8元多的红烧小排、2元的素菜,拿了一碗免费汤,刷卡结账13元后,找座位坐下,开始用餐。“中午我过来吃,省得大热天在家烧饭麻烦。”阿婆说。
周到君询问发现,前来用餐的基本都是周边居民。餐厅里,菜的品种还不少,味道又如何呢?有吃过几次的居民告诉周到君:“应该说是本帮口味。”周到君试吃了一餐,点了红烧小排、素鸡和豇豆香干炒肉丝,觉得很软糯,即便牙口不好也可以咬的动。
周到君还注意到,这里的打菜设备有点特别,可以称之为“神器”。就餐者拿着盘子自己取菜,每种菜的前面都有一块电子屏幕,写着菜名和单价。勺子舀下去的时候,屏幕上就会挑出舀到的菜的分量和价格,让人一目了然。
这家睦邻小厨的运营方是延吉物业管理公司下属的上海嘉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沈柏根告诉周到君,这款“打菜神器”是他们引进的、基于云计算的自助称量销售设备,每次取餐时,设备都会按克计量、自动称量、自动计算,方便就餐者了解自己买了多少分量的菜、花了多少钱。
除此之外,餐厅一角的“打菜神器”终端设备也很智能。除了办卡充值等基本功能外,用餐者插入餐卡,可以查询本餐热量和营养摄入量。
至于菜的口味,那是做过调研的。“到我们这里来吃饭的是老年人多,且都是本地人。外面有些饭馆口味偏辣、菜烧得偏硬,那样的口味不适合他们。本地老人习惯本帮味道,偏好菜品素一点、糯一点,我们就照这样烧。”
不少人表示,来这里吃饭,看中的是方便和价格实惠。有人吃得简单,买了一个素菜和一点点荤菜,才花了五六元。周到君现场了解了部分菜品的价格,一份红烧小排、腐乳肉接近9元,大排8元多。同样分量的菜品,在附近名为“大食堂”的餐厅里,红烧小排、腐乳肉、大排大约都在15元以上,价格确实高出一截。
为何想到在这里开出一家睦邻小厨?周到君了解到,这一带周边居民区密集,特别是老旧居民区较多,年纪大的住户也较多。有些老人反映每天中午烧菜做饭太折腾,“家里人少,菜少了做不成,菜多了又吃不掉。”他们想到外面去吃,又找不到合适的场所,“周围都是小店,卫生情况看起来一般,不放心。”
在广泛调研了居民的需求后,不久前,睦邻小厨就在辽源西路上的这间小楼里开起来了,目前的开放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10:50至12:15,提供价格实惠的午餐。
考虑到有需要用餐的居民不一定全是老人,且附近还有一些单位的职工也需要找地方午餐,因此睦邻小厨也向其他人群开放。只不过,老人们集中在一楼专区用餐,其他人群在二楼餐厅用餐。需要用餐者可以凭身份证办饭卡,充值使用,60周岁以上老人还可享受政府给予的餐食补贴。由于办卡时登记了身份信息,一旦饭卡不慎丢失,还可以挂失补办,补回卡里的金额。
沈柏根告诉周到君,来这里吃饭的居民们对餐饮卫生很看重。为了做好卫生工作,睦邻小厨的食堂内进行定点管理,厨房、清洗区、粗加工区、精加工区都有专用的毛巾,食堂放置的餐具均定人定位管理。
和外面的餐饮场所相比,睦邻小厨的价格比较实惠,那么经营方能收回成本、长期供应吗?沈柏根表示,政府有补贴,但还需要控制经营成本。“我们和定点供应商之间有协议,保证一段时间内的菜价在限定范围内,控制采购成本。另外,我们也会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不用过多人工。”
据他介绍,自睦邻小厨开业以来,每天中午来用餐的约有一百多人。“居民们希望晚餐和早餐也能提供,我们正在努力推进。可能下周就要推出晚餐,时间拟定在16:40-17:45,8月中旬左右可能会推出早餐。今后,若条件允许,双休日也会逐步开放用餐。”
周到君从杨浦区民政局了解到,与江浦路街道睦邻小厨同步开张的,还有殷行街道的睦邻小厨。今年区民政局计划新建睦邻小厨6家,完成存量综合型示范点或综合型助餐点改造、翻牌及清退,实现睦邻小厨街道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