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市公司董事亲手做的“冰澳白”、酸奶咖啡超级赞丨魔都特色小店


作者:谢竲
编辑:谢竲
时间:2019-07-07 16:26

这些年的上海,“上年纪”的小店越来越“有味道”,新加入的“成员”也不断带来惊喜。在上海市商务委支持下,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将带大家走近小店、体验小店,深入感受在魔都“逛马路”的别样魅力。


金陵东路上的亚龙国际广场B1层有家咖啡店,取名“嘿咖啡”。开到今天已经18个月了,不说誉满上海,至少在魔都的咖啡圈子里已经打出了不小的名气。咖啡店9点半开门,9点就有人来排队,午后高峰更是不得了,排上一两个小时也是有的。

说起这家网红咖啡店,特色是两个——咖啡好喝,爷叔能聊。咖啡有两个招牌,一个是澳白、一个是酸奶咖啡。喜欢咖啡的人不尝一下,就是一种遗憾。

老板朴素厚军是个当过上市公司董事的60后,喝了40年咖啡,最后开了家小咖啡店“白相白相”。他说,一款咖啡不可能适合所有人,但每个人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咖啡。

限定款咖啡只能熟客买

咖啡店开在商场地下一层,店里也不大,“堂吃”区域只有一块大理石桌板,加上三个小凳子,低调得甚至没有招牌、门头,按爷叔的话来说,那就是“关了灯你都看不出我们这是家咖啡店”。

只有门侧摆了个小黑板,上面贴了张海报,右下角写着“先苦后甜,人生味道”。玻璃门旁还贴了张别致的“嘿板报”,上面把每一种咖啡的大致配比都在小气球上标了出来——喜欢咖啡味道重一点的有澳白;喜欢奶味的有各类拿铁、奶咖;卡布奇诺奶泡丰盈,爷叔专门测试过,最高可以高出杯口1.8公分;还有想要挑战一下“咖啡+酒”的,就可以点酒香奶咖或者“嘿百利”,爷叔会专门提醒“不要开车”。

而结合菜单来看,又能看出很多“花头”。比如咖啡浓度最高的可塔朵旁标的是“心情价”,价格看老板心情来定,不过老板一般不建议新顾客体验这款;

而“上海小灶”其实就是根据当天材料的准备推出的限定款,例如已经有点评网友“解锁”过的“陈皮卡布奇诺”、“盐汽水咖啡”等等,不过限定款一般也只有熟客可以购买,而且熟客还可以提出加料的要求。

爷叔的操作台后装了两个电视屏幕,一个滚动播放着介绍视频,另一个则是菜单。

这家店的生意也是超级好,记者分别在早中晚不同时间段去喝了3次咖啡,第一回显示“酸奶咖啡”售罄,第二回所有冰咖啡全部售罄,第三回先是冰澳白售罄,没一会就切换成了所有冰咖啡售罄(咖啡冰用完啦)。

爷叔说,他大概考虑到了几种当天销售的可能性,提前制作了菜单图片,根据实际情况在后台调整展示的图片即可。不过也有“超纲”的时候——比如连某款热咖啡的原料都用完了。

独家“冰澳白”全上海少见

排在“嘿咖啡”推荐菜第一位的便是他们家的招牌澳白,其中又以冰澳白口碑最佳。很多顾客慕名而来,就是因为在当下市面上,几乎喝不到这款咖啡,“因为澳白是非常讲究比例的咖啡,冰块加进咖啡里,融化的同时也在稀释咖啡的浓度,那就失去澳白的意义了”,排队的时候,有“懂经”的熟客小姐姐给记者科普。

因此,“嘿咖啡”采用的是类似于分子料理的方式,先提前把咖啡冻成冰块,再加上牛奶,打入奶泡——这杯咖啡喝得还很有仪式感,“你手放在杯沿这里端着,等大概10秒,感觉到有一点‘冷飕飕’了,就可以切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嘿咖啡”那个形似气球的logo其实也源自这杯冰澳白。之前冰澳白有个小名就叫“嘿气球”:咖啡冰遇上热牛奶,冰块如同气球一般冉冉升起,升入云端,最后化为乌有——特别的口感之余,似乎又多了一份浪漫情怀。

若是当天准备的冰块用完了,那就只能点一杯热澳白解解馋了。相比冰澳白的一致性,“嘿咖啡”的热澳白竟然发展出了5种选项——温和的,浓烈的,丝滑的,超低温的,以及墨尔本口感的。

而根据顾客的需求,五种口味还可以相互叠加,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做咖啡的“手势”上。爷叔说,他之前专门研究了澳洲的咖啡,“他们一般是不拉花的,所以油脂没有打破,就会有‘strong(浓烈)’的口感。不过很多中国人还是喜欢拉花,那就偏温和一点,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口感来调整拉花的大小。”

配方不私藏,“小嘿瓶”得预约

“小妹妹我们要打烊了,今天不要排队……哟,是毛毛来了啊!好伐好伐,今朝切撒?”“侬店里有撒吾切撒!”

 咖啡店营业时间从早上9点半到傍晚6点,对于很多下班赶过来的粉丝来说,可以算是一场“焦虑的享受”——来得早肯定要排长队,来得晚老板打烊了要去吃晚饭了。

所以,“刷脸”很重要。

单位在浦东,家也在浦东的毛毛下了班专门到浦西弯了一圈,可不能无功而返,点了酸奶咖啡不算,还得再来一杯拿铁;同样从浦东赶过来的小王还专门给爷叔打包了一份卤味,“爷叔忙起来中饭都来不及吃,我顺路就给他带点小吃当晚饭”。

爷叔很“认命”地开冰箱取酸奶,“侬讲哪能办,晚饭都帮吾带好了,就是伐让吾打烊呀!”

酸奶咖啡是店里的另一个“网红”——用酸奶的香甜中和咖啡的苦味,配上酒酿的颗粒感,层次丰富,口感独特,接受度也高。

不过这杯咖啡做起来可有点花功夫:铺一层酸奶,倒上些意式浓缩,舀一勺酒酿,再铺一层酸奶……如此循环几遍,才做出来小小一杯。爷叔戏称这像一杯“红烧豆腐”,端给你的时候还会提醒“不要拌,挖一勺‘豆腐’,蘸蘸旁边的‘酱油’吃。”

可惜当天不巧,酒酿的快递出了问题,“今朝么酒酿,吾帮侬加别额好伐”,于是乎,每一层的酒酿都被烤椰片替代,毛毛幸运地拿到了一杯更有“咀嚼感”的“创意限定版”,打包了一杯拿铁,外加“顺”走了“小嘿瓶”一支。

因为队伍太长,又没有分店,老顾客大老远跑过来喝不到咖啡,便总是要“投诉”到爷叔这里。无奈之下,“小嘿瓶”最终诞生——用小玻璃瓶装上4shot意式浓缩带回家,自己调着喝。当然了,“小嘿瓶”不仅要预约,还得“刷脸”,按毛毛的话来说,这可是“身份的象征”。

在咖啡普及度已经很高的上海,在家中或是单位里配上咖啡机已经不是新鲜事,没时间来排队,自己学了在家里做咖啡行不?在这方面,爷叔表现出了极大地宽容度和自信心——配方公开,完全没问题!

比如酸奶用的是乐纯牌的家庭装,又比如他家用的是源自巴西、哥伦比亚和危地马拉的咖啡豆,酒酿是从崇明订购的,米香奶咖用的米浆是某某韩国牌子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莫过于此。

不过,做出来的成品口感上往往还是会和店里的有不小的差别,不少老顾客排队的时候也喜欢和爷叔进行“技术交流”,仔仔细细地分析原因,“就拿最基础的咖啡豆来说,我家里的咖啡机也挺高级的,但估计咖啡豆的新鲜度不够,我在家一天才喝几杯,流量和店里不好比。”

喝100次,每一次喝到的都是一样的味道

咖啡店满大街都是,为什么这家装修朴素、也没啥噱头的咖啡店如此受欢迎?记者在三次采访中分别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多名忠实粉丝,得到的答案大概分两类:

 一类说,因为来“嘿咖啡”100次,每一次喝到的都是一样的味道。

另一类说,在“嘿咖啡”里买一杯咖啡,喝第一口一直到最后一口,都是同样的味道——小小一家店把一杯咖啡做出了“匠气”,也是让人始料未及。

虽然连锁咖啡店的咖啡是从统一的流水线上出来的,但懂咖啡的人还是能品出这其中的千差万别。一家产品质量高度稳定的咖啡店,对很多“咖啡党”来说,弥足珍贵。

“我觉得大家对咖啡的理解不一样”,爷叔边做咖啡,一边也会和大家开起“讨论会”,在他看来,连锁咖啡店更看重的可能还是运营上的标准,而非品控上的,“在我的这家店里,你看到的桌上所有的工具、原料,包括我自己在内,这整个系统才是最重要的。”

单店单人的经营模式下,爷叔一个人可以hold住包括收银、咖啡师、服务员等等角色,流程上的精细把控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咖啡的品质。但怀揣着“小梦想”的厚军,还有着“大计划”。

例如因为店面有些小,目前爷叔已经在考虑给“嘿咖啡”换个更有文化气息的新地方;而一旦“嘿咖啡”拓展了经营模式,引以为傲的品控便会成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要把目前的用到的工艺都整理出来,用工业思维来思考、提炼。”

因此,最近去“嘿咖啡”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碰上爷叔的女儿在一旁帮忙——可不仅仅是简单地打打下手,而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协助爷叔实践“拆分流程”的小测试,如何把单人流程细致、无损地拆至“双人模式”,是父女俩近期的重要“功课”之一。

“先做强,再做大”,都说美国咖啡有星巴克、日本咖啡有Doutor,我们这位上海爷叔也打算试试,做出一个中国人的“国民咖啡”品牌。

本文为新闻晨报·周到“上海购物故事小组”原创!魔都特色小店,周到带你逛哦~

如果大家身边有喜欢的、有特色的小店,也欢迎给我们推荐哦~可以在文后留言,或者发到小编的邮箱:290746972@qq.com~

魔都特色小店系列报道可以戳这里回顾:

已经吃过了2369包泡面的店主,写出了一本“泡面圣经”丨魔都特色小店

是甜品店,也是画廊,希望把艺术带入“生活圈”丨魔都特色小店

全上海最火的“弄堂小馄饨”可能要搬家?听听阿跷怎么说丨魔都特色小店

永康路上的网红提拉米苏“超任性”,1勺38元“看心情”?丨魔都特色小店

朋友吐槽没有合适衣服穿,她放弃高薪做起“私人定制”丨魔都特色小店

舒蔡记:想品尝上海小吃原本的味道,请记得它 丨魔都特色小店

这家店的朗姆酒加花雕口味小龙虾想尝尝吗? | 魔都特色小店


图片:谢竲 罗瑶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