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4亿人都熟悉他的画,但大家都不知道他叫刘文西


作者:詹皓
编辑:詹皓
时间:2019-07-07 17:29

2019年7月7日,中国黄土画派代表人物刘文西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6岁。

说起刘文西,只有圈内部分人知道他,但说起他的画,全中国人都看到过,并且再熟悉不过,因为他画的毛主席像,用在第五套人民币上。

刘文西,1933年生于浙江嵊州。1950年在上海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学习美术,1953年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1958年毕业后到西安美院工作。刘文西先生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等。

如果以人民币上毛主席画像而论,刘文西是当之无愧的大众最熟悉的画家,第五套人民币目前使用的5元、10元、50元、100元上的毛泽东头像都出自他之手。

1997年,刘文西在北京开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制钞厂一名工作人员知道刘文西画毛主席最多,就邀请他画一幅。蓝本是毛主席在一次政协会议上的照片,拍摄于1949年左右。因为当年拍摄时不太立体,主席脸部的特征不清晰,所以刘文西要求他们辗转找到了这张照片的原片,用放大镜反复看,花一个星期创作出了这幅毛主席像。

使用了这幅画像的人民币是3年后才陆续问世的,所以3年里刘文西一直没有透露消息,做了3年保密工作。

刘文西爱画毛主席像,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毛泽东事迹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毛主席与牧羊人》是其成名之作,创作这幅画的时候,他才24岁。

■刘文西《毛主席与牧羊人》

这幅画中的老农,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侃侃而谈;而毛主席面带微笑,神情专注地倾听,就连指间的烟灰都忘了弹,画面下方的几只羊栩栩如生。

1957年刘文西毕业实习,在陕北经历了3个月的写生、采风、磨练,终于创作出《毛主席和牧羊人》。

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幅《毛主席与牧羊人》,毛主席看了说:“文西画我很像,他是一位青年画家。”

■刘文西以毛泽东为题材的作品

刘文西认为自己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当面见过毛主席。但是他说,我多次追随毛主席在陕北的足迹,采访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是在一次次寻访中,我才爱上了黄土地,也更加崇敬毛主席。

始终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刘文西年过八旬后,仍每年率领黄土画派的画家们,远赴榆林、安塞、太行山、山西等地采风。

2018年10月,刘文西先生的一件代表作还曾光临上海滩。那是在上海虹桥艺术中心举办的“风从长安来——长安画派当代名家作品展”上,刘文西先生30年前的代表作《黄土情》领衔前来展出。

■去年曾来沪展出的《黄土情》

对于当今画坛艺术家不深入生活的现象,刘文西说,只有充分熟悉,才能“画出谁就是谁”。黄土画派的精神就是“熟悉人、严造型、讲笔墨、求创新”。

在陕北农村,刘文西还有一帮特殊的“兄弟姐妹”。为了画好黄土地,他在不少村子里都呆过,和村民像亲人一样的熟悉。刘文西前后去过陕北90多次。

晚年的刘文西先生一直埋头于创作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他前后闭关12年,终于完成此作。

■百米长卷《黄土地的主人》展出时的盛况

作品由《黄土娃娃》《陕北老农》《米脂婆姨》《绥德的汉》《麦收场上》《喜收苞谷》《葵花朵朵》《高原秋收》《枣乡金秋》《苹果之乡》《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红火大年》等13个部分组成,画面构图宏伟、大气磅礡,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巨幅长卷《黄土地的主人》是刘文西先生对给予他艺术滋养的千千万万个黄土地人民的回馈,是他与时间赛跑,将全部心血和生命倾注于为人民绘画事业的忠诚写照。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