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怎样发表《我的路》?舒婷如何跃上封面?这部新书重现八十年代激情文坛


作者:徐颖
编辑:徐颖
时间:2019-07-08 14:04

耗时六年,报告文学作家罗达成终于完成了心血之作《八十年代激情文坛》。

作家陈祖芬如此形容: “他从19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个热血青年,1980年代的基因是如此强大,他一个猛子扎进岁月的资料的大海……游上来的时候,他托起他这本厚重的新书,是的,厚重!因为那一页页里,都夹着他的生命,都滴着他的青春……他捞起的是一个年代,一种充满探索充满追求充满激情充满牺牲的精神。”

日前,《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座谈会在作协召开。座谈会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文学》杂志社、上海纪实电子刊联合主办,上海作家书店承办。众多作家、评论家参与了这次激情碰撞的研讨活动。


真实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面貌


《八十年代 激情文坛——我在<文汇月刊>十年》于2019年1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在书界和文坛引发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部真实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面貌的厚重之作,是“报告文学80年代的断代史”。

该书作者罗达成于1970年代初进入文汇报社,1980年调入《文汇月刊》,开始了职业生涯中最为精彩的十年,而这十年,同时也与本书的时代背景相重合:1980年代。

本书以《文汇月刊》作为叙述对象,描摹了其活跃短暂、为期十年的办刊历史。这十年,《文汇月刊》重点推出报告文学,在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报告文学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给了编者、读者意外的惊喜。

在书稿中,作者记录了他负责《文汇月刊》报告文学板块之后,刊物所发表的重要作品,以人作为点,用作品及事件作为线,同时放入全国报告文学的大背景。


让读者看到了1980年代与《文汇月刊》相关联的作者,包括巴金、魏钢焰、丁玲、梅志、郭风、曾卓、流沙河、黄宗英等名家,还包括很多中生代作家,如冯骥才、韩少华、陈丹晨、乔迈、鲁光、肖复兴、陈祖芬、祖慰、理由,以及朦胧派诗人舒婷、北岛等等。

书中,罗达成回首了自己如何在“充满争吵中”与舒婷结下友谊,他回忆,首次外出组稿,就是为争议漩涡中的舒婷和朦胧诗。据透露,当年为了让舒婷上封面照片,编辑部整整等待了七年。


《文汇月刊》不仅关注文学圈,还在全国开先河,首先关注体育圈、艺术圈,例如李谷一、刘晓庆等当年红透半边天的人物。

其中许多事件,不少读者至今仍记忆犹新。比如《文汇月刊》曾在刘晓庆陷入风波流言之际,邀请这位当时的青年演员执笔写自己的故事。刘晓庆交出了三万字的《我的路》,发表在1983年第6期《文汇月刊》上,该文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

后来广为流传的名言——“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名女人难,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就是刘晓庆在这篇文章中对自己的概括。《我的路》被先后翻译成14种文字,刘晓庆也因此而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因病住院无法出席研讨会的作家叶永烈,用手机写来了发言文字:“达成是一位优秀的编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动快如疾风,一旦向你扑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交出好稿子……1980年代的中国文坛,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反思的岁月。”

该书出版引发强烈关注

该书出版后,立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家周明老师评价:“这本书,有两种意义,一个这本身就是一部相当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一个它也是反映中国最红火的一段报告文学的史料。具有报告文学和史料的双重意义”。

陈丹晨评价:“达成写的书就是有血性的书,写的人物也都是有血性的,作者达成自己也是位有血性的男儿,不顾自己的病痛才能写成这样激情四射的书。达成的书透过一个期刊的历史命运,把那时的文坛和社会风尚、时代氛围,形成的一股激流,生动地有声有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可能正是大家怀念1980年代激情文坛的原因。”

作家赵丽宏评价:“这部有份量的大书为一个远去的激情年代留下珍贵回忆和思考。这是一本讲真话的大书,是一本引人入胜,也发人深思的书,是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中国当代文学的信史。”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