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款是2018上海时装周的主流产品,以大块布料(羽绒夹克,大衣,风衣)、连衣裙和半裙、针织衫和开衫为代表;灰色系、威尔士格纹、针织面料则是设计师钟爱的前三名;以慢跑裤为代表的‘佛系’休闲穿搭风靡街头,加之运动休闲风服饰受到追捧,都表明了人们在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生活方式。”
以上这些“花型”的流行信息解码,正是出自昨天(10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在沪发布的《全球时尚产业指数·时装周活力指数报告(2018)》中的部分内容。
巴黎、米兰、伦敦、纽约四大国际时装周珠玉在前,来自上海时装周的新兴时尚力量如何引领变革?时尚趋势“东风渐起”,东西时尚文化怎样融合发展?昨天在《全球时尚产业指数·时装周活力指数报告(2018)》。报告》发布现场传出信息,上海时装周和中国国际时装周排名分别升至第五和第六位,组成亚洲时尚力量的“第一方阵”,正在奋力追赶国际“四强”。
2018年全球排名前十的时装周依次是:巴黎、纽约、伦敦、米兰、上海、中国国际时装周、东京、首尔、俄罗斯和孟买。相比上一期,米兰由第二降至第四,但前四强总体优势依然显著;作为中国时装周的代表,上海时装周和中国国际时装周本年度双双超越东京时装周,排名均上升一位,反映了中国时尚产业的快步前行。
据介绍,此次活力指数排行榜从媒体传播度、商圈辐射度及要素聚集度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模型,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用以客观综合评价全球时装周的活力价值。
《报告》认为,中国各主流时装周参展品牌数量、时装发布数量、国际知名品牌参与度等不断增加,逐步向多元化服务平台延展,助力城市在流行引领、生产设计等产业价值链中发挥影响力。同时,线下时尚产品与线上电商平台相互链接,实现时装周线上秀场和线下商场无缝对接,为消费者开启了时尚消费新时代。
报告中除了展示上海时装周时尚产业在全世界的地位和特色,由美国福特汉姆(Fordham)大学周轶璐副教授领衔完成的“互联网+”快速走入了“AI+”时代更是以占据一章的篇幅,从大数据、知识图谱等前沿技术的推动出发,以数字化解析时尚趋势和交互影响的现象,成为了此次发布的热议点之一。
时尚产业从“互联网+”快速走入了“AI+”时代,对此周轶璐副教授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透视下,上海时装周也在不断对外辐射着东方时尚文化的独特魅力。如在2018上海秋冬时装周期间广受好评的香槟色绸缎布料,就给2019纽约秋冬时装周带来启发,相关设计元素在纽约被多个品牌吸纳运用。
自今年3月宣布,“上海时装周”成功注册商标成功以来,上海时尚产业广受赞誉。正如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所言,上海必将成为继巴黎、纽约、伦敦、米兰后的下一个引领国际潮流的时尚中心。
昨天的《报告》发布现场,上海时装周位居“第五大时装周”,并以独特的“东方时尚”特色备受全球时装圈瞩目……一连串喷薄而出的信息,引来了业内人士及专家的各种热议。
当前,上海时装周已成为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突破口以及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闪亮名片。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华源指出,上海时装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买手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了从作品到商品的落地。时装周带动了上海城市消费的转型升级,助力打造时尚新品的全球首发地。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曹文忠表示,本期指数在去年研发的基础上,新增了社交媒体对时装周影响力的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全球时装周流行趋势的交互式影响。研究内容更加注重对设计师、品牌商等产业参与者的参考价值,使指数更加科学、更具行业影响力。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指出,时尚产业的发达程度与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经过数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社会大众的时尚意识正在进一步觉醒。随着中国在全球时尚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上海必将成为继巴黎、纽约、伦敦、米兰后的下一个引领国际潮流的时尚中心。
时装周是设计师和时装品牌展示交易的重要平台,能够有力拉动所在商圈消费规模,带动城市多元时尚消费。《报告》选取上海、北京、深圳、大连、厦门和武汉六个主流时装周,深度挖掘中国时尚消费带动情况。结果显示,时装周对所在商圈均有消费拉动作用,其中上海时装周期间,相关活动所在商圈客流大幅提升,时尚和餐饮消费、高端酒店预订数量等指标显著增长。
Fashion DeepBlue首席创意官Agnes Kubiak表示,全球时尚产业的主力市场由过去集中在西方国家,到去年东西方市场占比“对半分”。预计今年,中国时尚消费市场总额将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德国、日本、英国、印度紧随其后分列三至六位。
昨天的发布现场,时尚产业的从业代表和专家围绕时尚产业发展与上海“四大品牌”建设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认为,中国时尚产业还要继续打造高端品牌,优化消费环境、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发挥时装周在时尚产业升级中的“引擎”作用。